】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米價飈升助長糧價
http://www.CRNTT.com   2023-08-12 15:53:38


 

  日經新聞數據表示,時隔7年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加劇大米短缺風險,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升高,導致作為大米主產區的東南亞地區因降雨不足而出現乾旱。

  張建平指出,印度是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國,大米出口量占全球總出口量的40%,在大米國際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印度頒布出口禁令是當前多國接連出台出口收縮政策的關鍵誘因。主要糧食生產國為優先保證國內供應,陸續宣布出口禁令。同時,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糧食供應脆弱性與不穩定性,俄羅斯與烏克蘭於2022年7月達成的黑海糧食協議近日終止,“歐洲糧倉”烏克蘭農產品出口渠道受阻,對外糧食供應減少。俄烏衝突後,美西方對俄制裁令國際糧食生產與貿易系統受衝擊,推動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形勢升級。

  ·攜手應對

  “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糧食市場供應緊張態勢仍在持續。”張建平指出,“全球糧價將在高位波動,可能繼續攀升。糧食供應不足與糧價飛漲對經濟欠發達的大米進口國影響尤其大。國際社會需高度關注。”

  路透社報導稱,印度、泰國、越南、柬埔寨和巴基斯坦是大米主要出口國,中國、菲律賓、貝寧、塞內加爾、尼日爾利亞和馬來西亞是大米主要進口國。非洲許多國家對進口糧食的依賴程度尤為高,如果糧價繼續上漲,非洲多國由於外匯短缺,可能難以進口充足的食品,饑餓人口將增多。

  大米價格高企對全球脆弱的糧食供應結構造成衝擊。彭博社報導稱,受俄烏衝突影響,小麥價格暴漲甚至一度斷供,一些進口商選擇大米等其他曾經價格相對穩定的穀物作為解決方案。而目前大米和小麥供應均出現短缺,糧食進口商難以找到合適替代品,糧食供應鏈脆弱性更加凸顯。

  張建平分析,當前,全球應對糧價飈升的壓力較大,化解糧價高企帶來的糧食危機需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一方面,國際社會應攜手努力破除國際糧食生產與貿易系統障礙,推動黑海糧食協議盡快重啟。另一方面,聯合國糧農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應繼續加強國際協調,維持糧食市場基本穩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