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現代化產業體系要素及特徵
http://www.CRNTT.com   2023-08-15 08:45:53


   
  從要素條件看,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數據要素等需協同優化。
  
  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第一驅動力,現代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數據是新型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能源、數據是產業生產經營活動得以正常進行的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以及數據等其他要素形成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整體,任何一方面出現短板,都會拖後腿,影響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水平。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科技與產業發展“兩張皮”、金融“脫實向虛”、人才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匹配、數據孤島和數據壟斷依然存在等問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優化產業要素投入結構,提高要素利用效率,促進各要素之間在量上比例優化、在質上相互適應、在時間上符合適時性要求、在空間上滿足流程最短要求。必須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配置機制,引導各類要素向實體經濟聚力發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有機融合。
  
  把握特徵要求
  
  文章指出,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明確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本特徵和要求。
  
  從基本特徵看,現代化產業體系應體現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
  
  縱觀歷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帶來新興產業出現、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體系重塑。當前,人類社會正在加速進入以人工智能為主要技術驅動力,以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為特徵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系統、生產方式和組織體系將發生深刻變革,智能化成為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將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徵。同時,適應氣候變化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也對產業體系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產業體系的綠色化,不僅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路徑,而且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內在要求。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市場開放和制度創新,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前沿科技跨領域交叉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全球產業發展呈現跨界融合的趨勢。融合化既是現代產業的普遍形態,也是提升產業體系整體效能的必然要求。
  
  從基本要求看,現代化產業體系應實現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
  
  中國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也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門類齊全、獨立完整、規模巨大、分工協作、競爭力強,既是中國產業體系的發展基礎,也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有利條件。完整性是從現狀出發,立足大國經濟要求、基於工業門類齊全特徵、針對產業體系“大而不強、全而不優”問題所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不斷提高產業體系的完整性,保持並增強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
  
  中國產業發展總體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與世界先進水平和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相比還有差距。先進性是從目標出發,基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戰略目標和產業發展客觀規律所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全面優化提升產業體系的技術水平、生產效率、質量效益,使中國產業發展處於全球前沿和領先水平。
  
  當前中國部分產業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但仍有不少產業在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領域受制於人,特別是錯綜複雜國際環境、全球產業鏈重組等對中國產業安全造成衝擊。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是自主可控、具有韌性且安全的體系,能夠不斷突破堵點、卡點,在極端情況下保持有效運轉。安全性是從底線出發,基於全球競爭格局嚴峻形勢、從統籌發展和安全角度所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底線思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戰略支撐。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還需要完善新發展階段的產業政策。要優化完善產業政策實施方式,建立涉企優惠政策目錄清單並及時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增強協同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把維護產業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強化戰略性領域頂層設計,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加快傳統產業政策轉型,引導資源流向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強化產業政策與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對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