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本輪醫藥領域反腐有何特別之處
http://www.CRNTT.com   2023-08-17 09:07:01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8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發布有關問答,詳解醫藥領域集中反腐的背景、目的、原則、重點、進展以及網傳腐敗案例等,釋放出對醫藥行業的突出腐敗問題進行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的鮮明信號。

  醫藥領域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主陣地,與每個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息息相關,最不應該也絕不容忍腐敗橫行。必須看到,大部分醫務人員秉承“大醫精誠”精神,恪守醫德醫風醫道,在抗擊新冠疫情、守護群眾生命健康、推動醫學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並取得豐碩成果,贏得了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尊重。但同時,醫藥領域腐敗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近年來查處的一些“關鍵少數”、關鍵崗位人員,利用權力尋租、大肆收受回扣、行賄受賄等案件,嚴重稀釋了醫藥事業改革發展紅利,蠶食了人民群眾權益,既掣肘醫療、醫保、醫藥事業改革發展,又影響了行業形象,也危害了醫藥衛生領域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有腐必反、有貪必肅,這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醫藥領域沒有例外。

  作為反腐敗的一個重點領域,醫藥反腐其實一直在進行中,但這一次又有明顯不同:一是集中整治工作持續時間長、參與部門多。當前,醫藥領域腐敗問題糾治難度不斷加大,需要醫藥購銷全鏈條上涉及的各部門增強工作合力、開展聯合治理。此次整治就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公安部、審計署、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國家藥監局等9部門共同開展,為期長達1年。二是堅持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系統治理。此次整治涵蓋了醫藥行業生產、流通、銷售、使用、報銷的全鏈條,以及醫藥領域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學(協)會、醫療衛生機構、醫藥生產經營企業、醫保基金等全領域,實現醫藥領域全覆蓋。三是聚焦“關鍵少數”、關鍵崗位、關鍵環節。此次整治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醫藥行業“關鍵少數”和關鍵崗位,緊盯醫藥領域重點環節和突出問題,堅決整治違規違紀違法行為,尤其是權力尋租、“帶金銷售”、利益輸送等不法行為。四是紀檢監察機關密切配合,加強監督執紀執法。7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召開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集中整治工作,強調要以監督的外部推力激發履行主體責任的內生動力。隨後,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密集發布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180多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多家醫藥企業的董事長被帶走,至少20個省份的紀委監委就醫藥反腐問題發聲……目前,反腐已在醫藥行業內形成廣泛共識,集中整治的各項工作正在穩步開展,嚴的基調和氛圍也已初步形成。不過,反腐風暴之下,也有一些怪腔怪調,諸如“可能導致對整個醫護群體的污名化”“會激惹本就脆弱的醫患關係”“可能會導致我們國家醫療系統全線崩潰”等。其實,這些論調似曾相識。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央掀起雷霆反腐,當時就有怪腔怪調,稱“反腐反得太厲害了會影響經濟”,有人甚至說適度腐敗是經濟的“潤滑劑”……某種程度上說,眼下“反腐會致醫療系統崩潰”這樣的謬論,和當年“反腐會影響經濟”之類的歪理如出一轍,必須仔細甄別,堅決駁斥,絕不能讓其動搖反腐決心。

  重症就得下猛藥。且看近期爆出的腐敗案,一個個怵目驚心:一台醫療器械,進口價1500萬元,醫院卻花了3520萬元,其間1600萬元的回扣,被院長“吞”沒;一醫院院長落馬後,砍掉回扣款和虛增的藥物設備價格轉嫁後,人均就醫成本下降了1400多元;紀檢監察機關通報典型案件後,某市開展專項警示教育和整改,數百名醫務人員主動退贓……醫藥領域腐敗之嚴重、面積之廣,超乎想象,不打擊不足以平民憤。醫者治病救人,祛除的是身體的病灶,對社會來說,醫藥腐敗這個毒瘤同樣要剜除。既然醫藥領域存在“毒瘤”,那就必須“刮骨療毒”,將那些多年來依附在醫療行業上的灰色利益鏈條鏟下來,同時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挺起來、嚴起來。

  一言蔽之,無論是政治腐敗、金融腐敗、能源腐敗還是醫療腐敗,說到底都是腐敗,都必須堅決鏟除。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丁建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