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各地各部門多措並舉奮力保障秋糧生產
http://www.CRNTT.com   2023-08-27 10:20:18


 

  “前幾天我們大力排水,能早排些,生產恢復就能再快些。”吉林省舒蘭市博涵水稻種植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孫亞林告訴記者,汛情讓當地不少稻田受損,為了搶排積水,舒蘭市平安鎮房身村調來了20多台大型排水設施,“水排了三四天”。

  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抗災奪豐收,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推動落實防災減災和生產恢復措施:

  ——搶排農田積水。農業農村部會同應急管理部緊急調用水泵等儲備機械,累計組織2280多支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搶排農田積水。

  ——加強技術指導。農業農村部派出10個工作組和24個科技小分隊赴受災一線,制定災後恢復生產十條措施和7個分作物救災技術意見,促進受災作物恢復生長。

  ——強化救災支持。相關部門下達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7.32億元,支持京津冀、東北等地抓緊開展農業防汛救災等相關工作。財政部安排一次性補助資金24億元,支持北方重點地區開展玉米大豆“一噴多促”。各地落實噴肥打藥等災後田管措施,加快改種補種短生育期作物,加密病蟲監測預警,全面落實防治措施。

  ·奮戰40天努力奪豐收

  眼下,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水稻長勢良好。在連片的稻田間,農民忙著進行田間管理。

  “正是病蟲害防治關鍵期,我們抓緊組織人力,抓好病蟲害防治、除草和追肥,用科技力量保豐收。”江蘇祥發農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梁敬唯說。

  糧食穩產增產,關鍵在科技。今年秋糧生產期間,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揚州大學農學院等單位組織專家團,掛片蹲點進行指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參加農業農村部下沉一線包省包片奮戰100天奪秋糧豐收行動,以中國農科院玉米和大豆產業專家團為基礎,組織30多位專家組成科技小分隊赴12個糧食主產省份提供科技支撐。

  “我們努力把大豆種子包衣、密植勻播、病蟲防控、抗旱防澇、低損收穫等關鍵技術推薦給地方和農戶,推動大面積提升單產。”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吳存祥說。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早稻總產量比去年增長0.8%。“在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全球極端天氣多發的形勢下,我國夏糧豐收、早稻增產,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說。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距秋糧大面積收穫還有40天左右,奪取豐收還要過秋旱、秋澇、台風、霜凍、病蟲害等多個關口。農業農村部門將分類指導、精準服務抓好秋糧中後期田管,全力以赴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