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游學熱不能變味,博物館研學需真學
http://www.CRNTT.com   2023-08-28 16:45:32


  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暑假即將結束,博物館熱度仍然不減。

  打開社交媒體,搜索“博物館”這個關鍵詞,能找到很多相關信息。與之一起登上熱搜榜的,是另一個熱門詞條“研學游”。這個暑假,“博物館研學”火了。數據顯示,今年暑假,博物館研學產品訂單暴增235%。

  走進博物館,到處都是青少年的身影。當我們欣喜於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時,也從相關話題討論中注意到“博物館研學熱”背後的一些問題。網友們提醒:“千萬別讓好好的博物館研學熱變了味。”

  人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部分商家擠占公共資源的營利行為,使“博物館研學熱”因“蹭”而變味。

  作為公益性文化場所,大部分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這份“免費的午餐”不僅公眾歡迎,顯然也受到部分商家的垂涎。據報導,有研學團推出的故宮“私享團”,一次收費開價高達1000元。不僅如此,還有旅行社、研學團“蹭”起了熱門博物館、展覽的流量,將“直播間”直接搬進了展廳,售賣博物館講解、研學項目等產品……盡情發揮其“蹭”技。

  當然,說到“蹭”,少不了無孔不入的“黃牛”。向來哪裡有熱度就去哪裡的“黃牛”,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份“免費的午餐”。被“黃牛”包圍的博物館,原本免費入園的南京中山陵收費30元、南京博物院50元-80元、陝西歷史博物館120元-130元、蘇州博物館130元……免費開放變成有償參觀,加重了遊客的經濟負擔,還干擾了博物館的正常運營。

  除了“蹭”,還有一個“鬧”字,讓博物館和公眾不勝其煩。這個“鬧”,既指表面上的喧嘩吵鬧,比如孩子穿梭打鬧、“講師”聲嘶力竭等,讓靜謐優雅的文化場館變成了喧鬧的“菜市場”,不但影響廣大遊客的參觀體驗,甚至有可能造成安全隱患;也指一些研學游成了熱鬧的觀光旅遊,無“研”無“學”衹有“游”。有參觀者反映,在博物館看到研學團學生們排排坐,不觀展不看文物,卻低頭玩手機;有些“講師”講解歷史知識不嚴謹、不準確、不科學,給學生們灌輸了一肚子“野史八卦”,不僅誤人子弟,還造成對歷史文化的曲解、對公共資源的濫用。

  “博物館熱”因“蹭”因“鬧”而變味,一些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研學游,不僅增加參加者的家庭負擔,還給孩子的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