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利用降水粒子對不同頻段雷達信號散射不同的特性,雙頻測量可以分辨雨、雪、冰雹等,探測降水過程中的液態、固態變化,這在氣象應用中十分重要。
當時,美日聯合實施的全球降水觀測計劃(GPM)啟動不久,星載雙頻降水雷達在國際上也處於探索階段。“那時我們就想,要做就做最好。”江柏森說。
在2006年舉辦的氣象衛星發展論壇上,研製國產降水測量衛星成為共識。704所奮勇“揭榜”,扛下了衛星主載荷降水測量雷達的研製重任。
千方百計做“標尺”
這是我國首次研製星載降水測量雷達,方向新、技術也新,科研工作面臨諸多挑戰。
“該雷達各項指標要求非常高,有些要求在當時國內相控陣雷達產品上前所未有,設計、加工、製造困難重重。”楊潤峰說。
更難的是該雷達的定量化要求。楊潤峰介紹,以等效輻射功率為例,常規的雷達只是要求輻射功率大於指標即可,至於具體是多少通常不作要求。但對定量化雷達來說,必須對雷達系統參數作精確定標,它要成為一把標尺,測量強度是多少、強度波動是多少,都要有衡量標準。
這是研製團隊第一次做定量化雷達。怎樣把“尺”做准,他們只能慢慢摸索。
2010年7月,楊潤峰和同事們帶著產品樣機到四川進行測試調試。正值盛夏,天氣悶熱潮濕,蚊蟲更是肆虐。楊潤峰清楚地記得,野外調試時,一位同事沒戴手套,僅右手手背上就被叮了26個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