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48葉回鶻文《玄奘傳》的高清影像在本次發布的數據庫中被全部公布。這既是為了讓珍貴的古籍文獻資源更好地被全社會共享,也寄托著中國國家圖書館和相關研究人員的美好願望——讓散落在外的回鶻文《玄奘傳》其他部分與之“合璧”。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陳紅彥表示:“這次發布後,我們期待著這部書的其餘部分通過其他途徑‘回歸’,讓這部珍貴的古籍能夠在數字世界重現全貌。”
推動古籍保護利用工作
對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劍和他的學生們來說,使用“中華古籍資源庫”是日常研究工作中的常態。
“作為用戶,國家圖書館通過‘中華古籍資源庫’在線發布的大量珍貴版本資源,為學術研究的開展帶來了便利。”他說,“同時,數據庫的用戶體驗設計也十分貼心,不需要登錄便可以直接在線閱讀、可以放大和截屏。多種古籍對比等功能非常人性化,不給讀者設門檻。”
少數民族文字古籍資源的數字化整理與保護方興未艾,如今仍有大量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收藏在民間。即使是有意識地進行保護,受限於客觀條件,往往也無法得到最好的保存。對於不少研究者和相關從業者來說,這次發布的少數民族古籍資源為今後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豐富的經驗積累。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教授才讓太深耕象雄文化研究多年,曾多次前往四川、西藏自治區等地調研當地少數民族文字古籍資源。“實體古籍的保存非常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當年在四川九寨溝發生的地震和泥石流,讓很多珍貴的古籍永遠地消失了。如果當時我們能夠早一點對那些古籍進行數字化,至少可以留下相應的影像資料用以研究或復原。”才讓太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本次發布的資源中,有18部1.7萬餘葉來自私人藏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