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保護好東北地區自然生態 發展特色文化旅遊
http://www.CRNTT.com   2023-09-14 09:05:32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要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遊。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全產業鏈發展。”

  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這就意味著不僅要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把城鄉建設得更好、把生態保護得更好、讓人民生活得更好,同樣是題中應有之義。在這個過程中,發展有東北特色的旅遊業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遊,最直觀的效益是能夠拉動當地經濟增長、擴大就業。例如黑龍江的雪鄉,此前主要是從事林業伐木,在我國實施林業生態保護工程後,通過大力發展冰雪旅遊,從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一躍成為全國聞名的冰雪旅遊休閑度假地,遊客紛至沓來,在旅遊旺季往往一房難求,實現了當地居民增收致富和產業轉型升級。據統計,2022—2023年雪季,黑龍江共接待遊客3007.2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26.14億元,同比增長91.56%。冰雪旅遊為振興發展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除了增加收入,發展特色文化旅遊還有更加長遠的意義。東北地區一些旅遊資源豐富、原始風光迷人的地方,往往位於邊遠的山區、林區,交通相對不便,生活生產條件相對落後。為了更好地發展旅遊業,勢必要提升旅遊服務能力,比如擴建機場、車站,修繕道路,更新老舊城鄉住宅等,這些都能夠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當地百姓的幸福指數,還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

  發展特色文化旅遊,東北地區有獨特的資源優勢。東北地區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鬱,生態類型多樣,自然景觀獨特,冰雪、森林、草原、沙漠、海洋等旅遊資源禀賦高、數量多、類型全。北國邊塞風光、阿爾山秋景、查幹湖冬捕、吉林霧凇、長白山滑雪等具有東北特色的旅遊品牌深入人心,冰天雪地不再是制約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因素。進入秋冬季,東北地區也將迎來一年中旅遊的黃金季節。要結合地域優勢、天然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冰雪資源的可開發性、可利用性,發展特色旅遊,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

  利用的前提是保護,守護好東北地區的森林、江河、湖泊、濕地、冰雪等原生態風貌,特色文化旅遊才有吸引力。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科學規劃、有序開發、合理利用,決不能因短期的經濟利益搞低水平開發和重復建設,甚至破壞自然環境、損毀旅遊資源。

  今年3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東北地區旅遊業發展規劃》,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東北地區旅遊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勾勒出新時代東北地區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畫卷。相關地區和部門要把發展特色文化旅遊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手段,助力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宋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