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9月12日,記者獲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陳中強教授團隊聯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邁克本頓教授團隊,對腕足類動物與雙殼類動物的統治角色轉換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古生態模擬分析,結果表明兩者在宏演化尺度上不存在競爭關係,2.52億年前的大滅絕事件與環境因素才是導致這兩類生物在海洋生物群落的統治地位上出現取代關係的根本原因。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新一期的《自然·通訊》。
在三叠紀以前的海洋裡,腕足類動物一直在溫暖的淺海中繁衍生息,和體型相似的雙殼類動物相比更加繁盛。但在二叠紀—三叠紀之交(2.52億年前)的生物大滅絕後,雙殼類動物迎頭趕上並超越腕足類動物,全面接管海洋生物群落,遍布全球海洋。此時,腕足類動物卻全面衰敗,成為海洋“邊緣分子”。什麼原因導致兩者統治地位的轉換?在這一問題上,學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
陳中強研究團隊對5億年來近33萬條關於腕足類動物和雙殼類動物的化石記錄進行厘定和修正,用貝葉斯生態模擬的分析方法,計算出這兩類生物在長時間尺度下的新生與滅絕速率。結果表明兩者在侏羅紀之前具有相似的生物多樣性速率演化趨勢,證明兩者均受到主要環境事件的影響。
研究團隊利用多變量生滅模型,模擬不同生物與非生物因素對兩者生物多樣性速率演化的影響,發現大滅絕後整個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銳減促進了兩者新生率上升,而雙殼類動物與腕足類動物並不存在顯著競爭關係。
“這項研究強調了環境因素對生物宏演化歷史的塑造作用,面對如今全球快速變化的氣候環境,如何進行生物保護,避免腕足類動物悲劇再度發生是亟須考慮的問題。”陳中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