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這樣的政策真好,享受政策成本幾乎為零。”近日,創客總部合夥人陳榮根看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教育部聯合發布的《關於繼續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時,立刻轉發到朋友圈,並配上了這句話。“作為首批國家備案的眾創空間之一,近年來這項政策有效降低了我們的運營成本,幫助我們可持續發展。”陳榮根對記者說。
今年以來,我國通過延續和優化完善多項稅收政策、啟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財政獎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措施,為創新創業減負加力,推動創新動能持續增強。
惠企力度大覆蓋廣
“總的來看,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覆蓋面廣、優惠力度大、涵蓋企業創新全流程各環節的稅收支持政策體系。”財政部稅政司司長賈榮鄂介紹,比如為鼓勵創業投資,將創投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年底,允許依法備案創投企業的個人合夥人選擇按單一投資基金核算,或者按創投企業年度所得整體核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支持研發設備更新方面,將企業新購進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設備、器具一次性稅前扣除,以及內資研發機構和外資研發中心採購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兩項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年底。為鼓勵創業創新,將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稅收優惠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年底,相關企業符合條件的予以免征增值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當前我國正處於調結構、穩增長的關鍵節點,對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今年我國出台的財稅支持科技創新的系列政策舉措,具有力度大、廣覆蓋、多樣化等特點,不僅能提升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本金’,還能進一步提振企業進行持續性創新的信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韓鳳芹表示。
今年3月,國家將符合條件行業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統一提高到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在此基礎上,國家稅務總局會同財政部按照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原有10月份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和年度匯算清繳兩個時段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基礎上,再新增7月預繳申報期作為政策享受時點,幫助企業提前享惠。
“為切實保證這一新的惠企政策落實到位,稅務部門依托稅收大數據篩選符合條件的企業,定向開展政策精準推送和宣傳輔導,確保企業‘知曉政策’;會同科技部門及時發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指引2.0》,細化政策口徑,確保企業‘會用政策’;第一時間優化升級征管系統,改進電子稅務局功能,讓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快捷辦理,確保企業‘用好政策’。”國家稅務總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黃運介紹。從7月份政策落實情況看,全國共有30.8萬戶企業提前辦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可享受減免稅額約2300億元。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便利性,國家稅務總局在近期發布的有關通知中專門明確:對納稅人因各種原因未在今年7月征期內及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可在8月份、9月份由納稅人通過變更第二季度(或6月份)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的方式補充享受。同時,稅務部門將積極會同相關部門收集編發研發項目鑒定案例,幫助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充分準確享受政策紅利。
多措並舉鼓勵創新
除了稅收優惠的“滋潤”外,財政資金還加速流向創新創業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
數字化轉型是不少中小企業創新路上的一道坎,很多企業面臨“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困擾。前不久,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於2023年到2025年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給予1億元至1.5億元定額獎勵,支持地方政府綜合施策,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企業創新發展、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
“這一政策從供需兩端發力,有針對性地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資金和技術問題,幫助企業與數字服務商、材料供應商、商品需求方等高效對接,並使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在同一信息化平台上獲得技術支持、展開競爭。”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表示。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專業領域和關鍵技術研發,是推動產業創新的重要主體。2021年到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三批(每批不超過3年)重點支持100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這些企業發揮示範作用。同時,支持部分國家(或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強化服務水平,進一步聚集資金、人才和技術等資源。
今年以來,各地持續落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財政獎補政策,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績效評價,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政策實施以來,已帶動培育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2萬家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萬餘家。
不僅如此,各地財政部門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比如,北京上半年科學技術支出316億元,增長5.9%,主要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大智能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投入,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國家實驗室等科創主體建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