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向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致賀信指出:“中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持續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數實融合”已經成為時代不可逆轉的發展潮流,對於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更好助力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習時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市場流通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曉冬文章表示,當前,中國“數實融合”取得積極進展,但是由於高質量數據供給不足,實體經濟企業面臨著用數難的問題,加強高質量的數據供給成為加快“數實融合”的重要舉措。
促進“數實融合”迫切需要疏通的四大堵點
文章分析,堵點之一,就是數據交易機制不成熟,供需匹配效率低。數據交易是實現數據資源要素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數據顯示,全國註冊登記的各類數據交易機構有52家,但是由於數據具有權屬複雜性、價值相對性和內容時變性等特徵,數據交易機構還面臨著模式落地難、規模做大難、風險管控難、合規運營難等問題。一方面,數據合規成本高造成企業“不敢交易”。擁有高質量數據的企業為了規避數據權屬、數據安全等潛在風險,不敢對外交易數據,造成有效供給不足。另一方面,數據合理定價難造成企業“不願交易”。由於數據價值難以直接度量,供需雙方難以達成較為合理的成交價格,數據來源方交易數據的動力不足。
堵點之二,就是產業數據分布不均衡,中小企業用數難。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能源、電信、交通等重要領域的高質量數據主要集中在部分龍頭企業手中,產業上下游中小企業難以獲取和利用這些寶貴的產業數據資源。一些龍頭企業以數據作為強化自生競爭優勢的工具,嚴格限制數據向外流通,部分企業之間互為“數據孤島”,割裂了產業生態內部的數據循環,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小微企業創新,制約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空間。
堵點之三,就是公共數據開放不充分,民企用數門檻高。公共數據具有基礎性、通用性、權威性強的優勢,是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高質量數據供給源之一。近年來,一些地方通過加強數據立法、組建數據集團公司、依托國資公司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等舉措,在加大公共數據開發力度的同時,也出現了“與民爭利”的傾向。例如,有的地方將公共數據界定為國有資產,還有的地方成立的大數據公司出現半封閉、壟斷化趨勢,增加了民營企業公平利用公共數據的門檻和難度。
堵點之四,就是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到位,自我造血能力弱。當前,中國實體經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率還較低,實體經濟企業普遍面臨著不會轉型、不敢轉型、不願轉型的問題。據統計,石油、天然氣、汽車、基礎設施和制藥等傳統行業的轉型成功率僅在4%至11%之間。實體經濟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程度普遍較低,產業互聯網應用不充分,造成了中國實體經濟企業的數據資源存量不足、應用水平不高,實體經濟企業的數據開發利用還處於起步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