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日電/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整和優化仍在持續。當前,政策不斷調整優化主要是取消或放鬆了過去一些限制性政策,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市場信心,改善房企經營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從政策效果看,這些調整優化政策已經開始落地見效。預計下階段房地產投資、銷售、市場運行有望逐步改善。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亢舒評論文章介紹,更多城市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天津、三亞均於近期宣布執行“認房不認貸”。8月底至9月初,繼4個一線城市率先宣布執行“認房不認貸”之後,廈門、武漢、成都、重慶、天津、長沙、南寧、蘇州等較為熱點的城市也隨之跟進。
文章分析,過去在“認房又認貸”政策下,只要曾經有過貸款記錄,無論名下是否有住房,再買房時都會被認定為購買第二套住房,首付和房貸利率均較購買首套住房高,購房成本高,限制了一部分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認房不認貸”對於曾經在老家購買住房有過貸款記錄,如今想在工作所在城市購房的居民更是利好,同時能夠為有置換需求的“賣一買一”家庭降低購房成本。在“認房不認貸”政策下,原來可能被認定為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如今被認定為購買首套住房,首付和房貸利率都更低,有機會考慮置換面積更大的住房,有助於提升居民購買力。
陸續有城市調整限購政策。比較受關注的是廣州成為近期首個調整限購措施的一線城市。同時,廣州還宣布非戶籍人口首套房購置納稅社保年限從5年縮短至2年。西安宣布二環以外區域不再執行住房限購措施。廈門也取消了4個區的限購。長沙宣布無論購房者是否有本市戶籍,購買首套住房都不限購。自9月以來,沈陽、南京、大連、蘭州、青島、濟南、福州、鄭州、合肥、無錫、武漢等城市宣布全面取消限購。
文章指出,限購政策是在過去房地產市場過熱階段,相關城市為避免投機炒作行為出台的限制性調控舉措。如今,隨著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限購政策已不適應市場現狀,取消或優化限購政策有助於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住房合理消費,助力商品房流通和循環。不過,如今全國仍有少數城市執行限購政策,且一些城市對限購政策的調整優化只在部分區域進行,體現了房地產調控“一城一策”甚至“一區一策”的特徵。
除了“認房不認貸”和放鬆限購外,各地還出台了放寬限售,降低首付比例、利率,發放購房補貼等調控舉措。持續調整優化的房地產政策正在給市場注入活力,叠加當下正處於“金九銀十”的傳統銷售旺季,一些城市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提升,成交量增長,各方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正在恢復。
文章強調,房地產市場的企穩回升對於防範金融風險、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也建立在經濟運行平穩、就業形勢良好、居民收入穩定或有增長預期的基礎上。在房地產政策優化之外,還須讓居民在醫療、教育以及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其他領域有更多獲得感和穩定預期,才能進一步穩定和促進住房等消費。
文章表示,在“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房子”的願景下,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並行推進。一方面,房地產市場需要平穩健康發展,為市場提供更好的商品住房,而日益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對於住房困難群體而言意義重大。另一方面,我國將持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加快建立健全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配售的保障性住房為主體的租購並舉住房保障體系。
各地應繼續做好公共租賃住房托底保障工作,適時提高公共租賃住房收入准入線和租賃補貼標準,進一步擴大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範圍。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通過土地、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與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對於配售的保障性住房,應建立公平公正的配售機制,加強監督審計,重點針對住房有困難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體及政府引進人才,按保本微利原則配售。同時,保障性住房要實施嚴格封閉管理,不得上市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