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雜交水稻的非洲味道
http://www.CRNTT.com   2023-10-06 20:13:32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今年6月,在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唐人萬壽園內,“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墓前,馬達加斯加農業部原秘書長拉庫托鬆·菲利貝爾不遠萬里帶來了一份承載著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人民真誠謝意的禮物——產自非洲的雜交水稻大米。他站在墓前,久久凝視著墓碑說:“尊敬的袁隆平老師,我們來遲了。”

  這一幕經媒體報導後感動了世界。記者近日電話回訪了拉庫托鬆。“如果沒有袁隆平先生,馬達加斯加就沒有雜交水稻。”他說,中國的雜交水稻幫助馬達加斯加人民逐步擺脫饑餓,也讓世界相信饑餓終將被消除。

  一粒中國的稻種,需要經過品種選育、外來物種侵害風險分析、審定等環節後,才能從北半球的中國雜交水稻試驗田來到南半球的島國馬達加斯加落地生根。目前,已有20多個非洲國家引進種植中國的雜交水稻。

  2006年,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承諾在非洲建立10個有特色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2007年,由湖南省農科院牽頭、袁氏種業公司參與的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示範中心項目啟動。

  袁氏種業公司非洲地區負責人張立軍介紹說,馬達加斯加作為該公司的第一個雜交水稻示範中心所在地是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導下,中國專家們分析了二十餘個非洲國家的基本情況後最終選定的。

  除設立和運營該示範中心外,中方還派出專家前往馬達加斯加。2008年,胡月舫以雜交水稻技術專家的身份來到該國,著手研究適宜當地自然條件的雜交水稻品種。

  “水稻是馬達加斯加重要的農作物。由於技術、基礎設施落後等因素,該國的稻米產量始終無法完全滿足本國民眾的口糧需求。”胡月舫說,為了找到適應性最好的雜交水稻品種,他和技術團隊幾乎跑遍了這個島上所有的水稻種植區。

  在胡月舫和其他中國技術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到2022年12月,中國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累計推廣面積7.5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約7.5噸。

  “更高的產量和更好的口感讓中國雜交水稻在非洲非常受歡迎。”馬達加斯加一家私營農業企業負責人安德烈說,“2010年起,我們與袁氏種業合作,向當地糧農推廣中國的雜交水稻品種,並在收穫季回收糧農所種的稻穀加工成大米,銷往馬達加斯加各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