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支付政策效能不斷提高
縱向看,自中國1994年實施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以來,規範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建立。
記者瞭解到,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中央財政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並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2019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並入一般性轉移支付;整合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主要用於履行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基本民生領域的中央財政支出責任,為與預算法規定銜接,編制預算時暫列入一般性轉移支付。2020年,創設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多年來,隨著中國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轉移支付的政策效能不斷提高。
橫向看,國際經驗表明,一些國家的央地財力轉移存在逆向激勵、放任地方政府“躺平”等問題。如何促進正向激勵、調動地方財力改善的積極性?
據瞭解,中國自2005年以來實施“三獎一補”(對財政困難縣政府增加本級稅收收入,以及省市級政府增加對財政困難縣財力性轉移支付給予獎勵;對縣鄉政府精簡機構和人員給予獎勵;對產糧大縣給予獎勵;對以前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工作做得好的地區給予補助)政策,不斷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引導帶動地方政府下沉財力。2018—2023年,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由2462.79億元增至4107億元,年均增長10.8%。
“中國總體上形成了以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為依據,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有效組合、協調配合、結構合理的轉移支付體系。”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用於均衡地區間財力配置,保障地方政府日常運轉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主要用於履行中央承擔共同財政事權的支出責任,增強地方對基本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專項轉移支付主要用於辦理特定事項,引導地方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
針對各類轉移支付資金的分類管理,《報告》明確了方向:
一般性轉移支付——結合財力狀況穩步增加,並向中西部財力薄弱地區傾斜,完善分配方法,促進地區間財力分布更加均衡。
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根據中央財政支出責任足額安排,探索實行差異化的補助政策,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更加均衡。
專項轉移支付——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合理安排,資金定向精準使用,強化對地方的引導激勵,並逐步退出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提出“推動完善轉移支付法律制度”,包括推動修改預算法、將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單獨作為一類管理、適時研究制定財政轉移支付條例等。專家分析,此舉釋放出將制度建設作為未來改革重點的信號。目前,中國轉移支付制度並無專門法律,主要靠財政部的部門規章進行規範。相關制度建設的推進,將進一步增強轉移支付制度的規範性和權威性、提高政策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