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10-20 02:08:32


 
  堅持綜合施策,從各環節協同發力擴大消費

  文章認為,消費處於國內大循環的終端,受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本身以及各環節相互關係等多種因素影響。擴大消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各方面綜合施策,打好“組合拳”。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水平和結構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擴大消費的基礎在於高質量發展,要保持大體符合潛在經濟增長率的經濟增速。當前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這主要表現在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等。因此,要把擴大消費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提高生產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以增加國內生產總值中可供分配和消費的份額,並增強其滿足消費需求、創造新需求的能力。

  分配是決定消費的重要因素。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和財產分配是決定消費增速、總量和結構的基本因素。因此,擴大消費需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首先,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更充分的就業;堅持多勞多得,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積極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其次,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增加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財政支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縮小城鄉、區域公共服務差距。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資,改善居民對未來消費支出的預期,促進消費需求擴大。

  交換(流通)從兩個層面對消費產生作用。一是通過影響生產進而影響消費。馬克思說:“當市場擴大,即交換範圍擴大時,生產的規模也就增大,生產也就分得更細。”分工細化的各個行業在互相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彼此提供工作崗位和勞動報酬。二是作為生產、分配和消費的中介而發揮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物流和商業的發展,消費就不能實現,更談不上擴大。流通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基礎,要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促進商品、服務和要素的流動暢通。

  消費是生產的目的,並為新的生產創造新的需要,是再生產的前提和動力。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收入的提高,包括生存資料、發展資料、享受資料在內的消費資料的需求會持續上升,消費需求的廣度、深度和高度不斷拓展。同時,相對於投資而言,在一般情況下消費波動性比較小,可以對經濟發展起到穩定和托底的基礎性作用。當前為恢復和擴大消費,要加快城鄉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營造便利消費、放心消費的環境。優化和完善消費設施,不斷提升消費便利度、舒適度、滿意度。適應消費需求新特點,拓展消費新空間,打造消費新場景,豐富消費新體驗。根據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動趨勢,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