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11-01 08:39:29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七個著力”,其中就有“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同時,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也強調,要“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是培根鑄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有助於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有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有助於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引領新時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譜寫出華彩篇章。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因應相承,越是在歷史演進的關鍵階段,越要激發文化的強大支撐力和感染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當前,我們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激蕩的歷史時期,開拓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都迫切需要我們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文化自信,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是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補齊文化發展短板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中辦、國辦相繼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等文件,公共文化服務“有沒有”的問題總體上得到解決,但在優質化、標準化、均等化方面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對此,要立足城鄉特點,打造更有特色、更高品質的公共文化空間,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增強實效性,不斷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維度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要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特點與規律,促進形成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產業,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讓更多文化服務“線上開花”,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力。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產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確保文化產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讓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不斷提供更多更好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

  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促進。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利於破解文化資源與旅遊資源分離,文旅融合形式化、淺層化的發展困境,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當前,推動“非遺+旅遊”“文化+旅遊”“博物館+旅遊”“節慶會展+旅遊”等旅遊發展模式創新,能不斷促進旅遊業態提質升級,進而提升旅遊產業的文化內驅力。著力培育和壯大文旅融合市場主體,讓龍頭企業帶動文旅產業鏈和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同時優化布局文旅融合項目,更有利於完善各方面各層次政策支撐體系,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事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進步。奮進新時代新征程,更應當勇擔使命、扎根人民、守正創新,在更高起點和更高水平上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在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征程上譜寫新的輝煌篇章。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馮顔利(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