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統籌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3-11-06 18:21:27


 
  全面創新的實現紐帶是以產業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的潮湧更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現實的經濟空間是非勻質的,表現為多領域、多區域的結構性特徵,最重要的就是產業體系的發展與變遷。目前全球經濟總體處於結構大轉型階段,科技創新進入高度活躍密集期,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腦科學、基因編輯等新技術迅猛發展,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特別是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來網絡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已成為全球未來產業競爭的主戰場。我國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發展勢頭迅猛,但是重大源頭創新能力不強、基礎能力薄弱,仍是不爭的事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這要求我們在補齊歷史遺留短板的基礎上,更要著眼長遠,擺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加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來能源等未來產業底層技術布局,在開源開放路徑下打造“中國技術體系”,增強新領域新賽道引領能力。

  以增強企業科創主體地位夯實微觀基礎

  全面創新的微觀基礎是增強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持續開辟新市場、推出新產品、催生新業態。當今世界,企業除承擔發展經濟、吸納就業這一基本功能外,也在實現國家使命、保障國家安全、爭奪戰略性產業和未來產業主導權等方面承擔著更大的責任。近年來,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取得長足進步,一些科技型領軍企業引領了全球技術與產業潮流。我國企業在研發投入占比、專利申請及授權等重要顯示性指標上已表現出數量優勢,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仍相對薄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中國企業的創新不能僅停留在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上,要解放思想、銳意改革,真正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重大產業創新項目管理模式,避免科技項目“脫實向虛”的可能。同時,要加強政策的集成、協調,激發企業向前沿攀升的決心與信心,提升其原創技術策源能力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將企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系統化、內生化,從而使其在促進發展和保障安全上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以制度創新破除體制機制藩籬

  全面創新的根本保障是以制度創新破除體制機制藩籬,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理論創新、文化創新等提供規則基石。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全面創新核心內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生產關係的調整與創新。從全球現代化進程看,本身就是科學技術、經濟組織、制度文化相互促進相互塑造的演進過程,關鍵是解決創新主體的激勵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解放思想,科技體制改革步伐一直沒有停歇,國家創新體系的“四梁八柱”已經形成,但是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一些難點仍久攻不克。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需乘著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東風,在宏觀科技管理、體系化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科技人才激勵與評價等方面盡快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強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社會政策等領域政策的統籌協調,防止“合成謬誤”,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穩定可預期的基本規則,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作者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