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藝術品類、多表現形式為特點的演藝新業態,成為演出市場的活躍要素,既豐富了演出產品供給,又拉動了綜合消費。今年以來,小劇場、新空間演出場次和票房收入同比大幅增加,表現格外活躍,吸引眾多觀眾。
演藝集聚區成為消費熱點場所,演藝集聚效應明顯,在拉動節假日經濟等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劇場內外消費空間持續拓展,使得演藝新空間觀劇不僅僅局限於觀劇本身,消費體驗更加豐富和多元。
今年以來,天津和平區積極培育民園廣場、先農大院、民園西里等“酒吧+演藝”集聚區。上海舉辦大世界演藝消費節,聯合入駐商家、駐場劇目等推出了系列優惠活動。上海黃浦文旅發布“演藝產業領軍計劃”,演藝大世界區域內數十個小劇場、新空間為豐富的音樂、戲劇、舞蹈等提供新型演出場所。
“演出聚合效應日益凸顯,直接帶動區域客流增長。依托演藝消費,融合新場景,成都、濟南、武漢等地也都出現能讓消費者一邊就餐、逛文化集市,一邊觀賞沉浸式戲劇演出的活動,深受年輕人喜愛。”潘燕說。
旅遊演藝屢屢“出圈”,不斷擴大消費基礎
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文旅消費新風尚。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一批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據數據監測分析,《長恨歌》《文成公主》《又見平遙》《宋城千古情》《知音號》等入選項目在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市場成績亮眼,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次占比分別達到假期旅遊演藝市場總量的20.64%和26.59%。
潘燕介紹,“自今年春節起,旅遊演藝熱度依托旺盛的出行需求一路升高。”今年以來,全國旅遊演藝項目基本全部恢復營業,一些熱門地區的熱門項目多次加場且場場爆滿。為應對大量客流,大型歷史實景舞劇《長恨歌》在節假日將演出場次增加至每天4場;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假期場次增加至每天6到8場,門票幾乎場場售罄。而除了“老牌”旅遊演藝項目外,各地主題樂園也紛紛在假期增加演出內容。
旅遊演藝體現出的強效文旅融合,使得更多地方特色文化紛紛圍繞演出進行“打包”和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