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鋼鐵外,羅斯托還固執地認為,美國的機械製造業也是鐵路發展的產物。只是與逐漸滿足鐵軌需求的鋼鐵生產者不同,美國的機械生產者很快就滿足了鐵路的全部機車、車廂的要求。
同時,為了克服可能出現的鐵路維護問題,各家鐵路公司紛紛建立了相應的研發機構。同時,為減少維護成本,在總結前期開發經驗的基礎上,從1860年之後,各鐵路公司更是安裝了標準化的設備,在新的開發項目中更是貫徹了工業精神。
鐵路的影響,顯然遠不止於此。正如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所認為的,“其他任何事情都取決於道路,它們要麼是道路創造的,要麼是以道路為條件。”正是由於鐵路,激發了大量其他產業。除增加了煤、鋼鐵、機械和以石化工業為基礎的潤滑油與燃料的使用外,還有成百項創新湧現,既有大的也有小的。商業則以跳躍式的速度向前發展,一大批新商品湧向全國市場。此外,由於鐵路的緣故,還在整個美國創造了各種規模的新社區,從小的交叉點到巨大的新工業中心。
就這段歷史,美國傳記作家麥克勞(Thomas K. McCraw)曾滿懷詩意地寫道:“芝加哥是鐵路的一個孩子,奧馬哈、沃思堡、丹佛和其他成千上萬個小城鎮也是如此。”事實上,菲什洛也注意到這一點:“到19世紀90年代,一個龐大的鐵路網把美國各區域聯繫為一個整體。隨著如此廉價和快速的交通運輸網的出現,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出現了。”
從這段歷史可見,如單從鐵路這一行業來看,當時的泡沫化無疑是個巨大錯誤,事實上後來它也確實成了撞擊美國經濟的灰犀牛;但其帶動效應更不應為人們所忽視。正是由於鐵路建設的大躍進,帶動了美國的鋼鐵、采礦(煤)、機器製造等產業的大發展,美國也由此從徹底的農業國蛻變為工業國,並在經濟體量上全面超越西歐。
對中國的高鐵,何嘗不應作如是觀呢?!正是基於此,本人認為,將高鐵簡單視同為無效投資,是頗值得商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