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區域興則國家興
http://www.CRNTT.com   2023-12-05 07:54:40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在當前複雜嚴峻的形勢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經濟增長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近幾個月主要經濟指標進一步改善,完成年初提出的預期目標應無問題。中國經濟年度增長下一步的走勢如何,能否保持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增長,成為國內外關注並研究的一個重點。

  北京日報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範恒山文章認為,對中國經濟而言,隨著基數的不斷擴大,保持和提升經濟增長的難度來自於兩方面:從國內看,高質量發展成為主軸,並非所有的手段都能用於推動經濟增長,也並非所有的經濟增長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我們需要的是高效、協調、綠色、安全的增長;從國外看,發展環境更為緊仄,遏制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圍堵打壓將會不斷增強。但長期的實踐表明,中國經濟發展具有強大韌性和深厚潛能,只要戰略與政策鋪排到位、體制機制具有活力,中國經濟就能夠持續保持平穩增長。

  文章指出,總體上看,中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具有一系列有利條件或比較優勢,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的產業體系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力和創新人才優勢等。從區域角度看,中國經濟發展的潛能也非常深厚。從某種程度上說,國民經濟即為區域經濟的總和,正所謂區域興則國家興。採取有效的宏觀政策和區域政策,就能將區域發展潛能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增長。

  文章分析,從區域視角觀察,中國經濟發展或增長的潛能至少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城鄉融合發展與相互促進。對中國而言,廣大的農村既是經濟發展最為薄弱的環節,所以我們說,全面建設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但同時又是經濟發展的最大潛能所在,鄉村振興必然會帶來高水平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這種潛能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填平補齊”,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實現農村與城鄉統籌謀劃、一體提升,大幅縮小城鄉差別;二是“公平交易”,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同權同則。激發潛能根本路徑在於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融合,在此基礎上推動城鄉互補、工農互助。主要任務是:一方面,在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另一方面,在創新農村土地制度、發展規模經濟的基礎上推動優勢骨幹企業、現代化經營方式、先進技術手段進入農村、服務農業和農民。

  行政交界地區加快凸起。各層級的行政交界地區涉及到很大一片國土,由於內部輕視和外部爭鬥,大部分行政交界地區都處於欠發達境地,其加快凸起可能成為國家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動源。除了行政區內實施加大投資、開展對口幫扶等舉措外,最重要最有效的舉措是促進行政交界各地區建立經濟合作區,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一體建設,實現相互支撐、互利共贏。如此,掣肘就變為了互助、邊沿成為中心、冷區也成了熱地,這一片國土的經濟能量就能充分釋放。

  “泥沼”城市重振雄風。“精彩紛呈、美妙絕倫”是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地區分化問題。其中一個現象是少數曾經發展領先的城市出現經濟增長失速,陷入困境。主要表現是負擔沉重、結構老化、創新不足,其進一步發展受到內部“破窗效應”和外部“馬太效應”雙重影響。這些城市基礎條件較好,國家通過戰略傾斜、政策激勵及隊伍建設等手段,將有助於這些城市走出泥沼、重振雄風,重新成為支撐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