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要開展特色化、精細化城市設計,防止“大拆大建”和“千城一面”,圍繞城市文化價值主線,結合城市山水格局、環境條件和建築風格等,以小規模、漸進式有機更新和微改造為切入口,統籌謀劃布局,著力塑造鮮明的地域特色、獨特的城市性格、精美的城市空間,展現獨特城市風貌和文化形象。此外,要推進文化與經濟交融互動、融合發展,促進文化與產業雙向賦能,把存量空間改造升級與文化產業結構升級結合起來,建設和完善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業社區等城市文化產業載體,吸引各類創新要素向文化產業集聚,助推老城區煥發新活力,培育和提升城市競爭力。
從治理維度看,城市更新需注重文化包容性。
城市不僅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而且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地、栖息地。城市更新是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不同治理理念和方式在城市層面的具體體現。城市存量空間的再開發和功能的再完善涉及多元主體,不僅需要考量各方經濟利益,更需要以文化凝聚共識,增強城市更新的社會收益,降低城市更新的社會成本。實施城市更新項目可能會對原有居民的社會網絡和生活方式造成影響,但這也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凝聚社會認同、增強民眾獲得感的重要契機。在這一過程中,要避免僅僅關注國民生產總值、稅收等經濟數據,而忽視項目可能帶來的資源環境成本和社會福利損失。需要充分瞭解和滿足居民需求,加強文化傳承、創新和傳播,讓居民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感受和分享城市文化活力提升帶來的獲得感。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要從源頭夯實城市更新的民生基礎,以社區為中心,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提升相關區域公共服務質量。同時,要倡導全民參與、共建共享,推動城市更新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激發社區居民“主人翁”意識和自我服務管理的潛力,實現多方參與、共治共贏,為城市更新構建有歸屬、有溫度、有活力的城市文化生態。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趙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