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也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 |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沒有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些都進一步明晰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產業體系發展的現實需求,指明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方向路徑。
認識重要意義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研究”課題組劉泉紅、盛如旭、鄭騰飛執筆文章表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發展格局的基礎,也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世界產業發展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主動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舉措。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日趨複雜,加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與之相應的,全球產業分工模式、產業鏈布局、產業創新模式、產業組織範式、產業驅動力、產業核心要素、產業政策等產業發展的各個維度發生深刻變化。要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我們必須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特別是要針對當前產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尋求破解之道,力爭形成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長期產業發展框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是進一步夯實現代化建設物質技術基礎、全面構築發展新優勢的必然選擇。縱觀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一切現代化的中心任務都是發展生產力。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是發展生產力的關鍵所在。從一定意義上說,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水平直接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直接體現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質技術水平。中國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進一步築牢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在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全面構築繼續發展的新優勢。這就要求我們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推動技術進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這是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的重要支點。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供需兩端動態平衡、良性互動是暢通經濟循環的必然要求。從供給和需求的關係看,中國供給結構尚不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這就需要加快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能夠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高供給質量和供給能力,是密切聯繫中國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聚焦解決發展實踐中新問題新挑戰的重要思路和有力舉措。
理解體系特性
文章分析,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具有系統協同性、高效融合性、多維分布性、動態演變性等體系特性。
從內容看具有系統協同性。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經濟體制等方面的目標任務相互聯繫、相互支撐。因此,要將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放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過程中,與其他方面協同推進。同時,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產業體系的高級形態,其本身就是一個構造十分嚴密的系統,現代化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之間也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
從結構看具有高效融合性。現代化產業體系不僅包括各類產業本身及其質量效益等,還體現為產業之間的融合聯繫。簡言之,產業體系的高效性,體現為從發揮低端要素優勢向培育高端要素新優勢提升、從追求規模速度向注重質量效益轉型、從擴展市場廣度向挖掘市場深度轉變。產業體系的融合性,體現為產業主體、產業要素、產業部門、產業需求、產業部門內部各價值鏈環節、國內外相關行業之間的相互滲透、交叉重組、分化融合。這些都能直接催生要素資源、供給體系、流通體系、市場體系等方面的新變革,帶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活動的新變化,重塑產業邊界、產業結構和產業組織,影響產業體系的穩定性、安全性和韌性。
從層面看具有多維分布性。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既可以從結構角度剖析,也可以從要素角度理解,既可以站在發展全局來謀劃,也可以立足不同區域的實際去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結構層面上,可以劃分為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也可以劃分為一二三產業,還可以劃分為實體經濟、虛擬經濟,或者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四個環節來理解。在要素層面上,包括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等一系列生產要素和支撐條件。就發展全局而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從戰略上適應和符合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目標要求。就某一個區域而言,則需要明確立足地方特色優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目標、任務、路徑、措施。
從發展看具有動態演變性。提升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水平,既要遵循產業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又要適應所處的發展階段、環境條件,戰略目標也會因處於不同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發展環境條件而不同,並且會隨著競爭態勢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現代化產業體系應該是一般性與特殊性的統一,既有各國產業現代化發展的共同特徵,更有符合本國實際、基於本國國情的產業發展特色。
明晰推進路徑
文章指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係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各個維度的重點任務落實落地。
在產業增長上,要堅持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要夯實實體經濟根基,加快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堅定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統籌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推進產業智能化發展,聚焦產業升級和鏈條延伸,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持續拓展信息化、數字化的深度。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在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條件下不斷推動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區域產能布局優化,提升產業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降低“含碳量”,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要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示範工程,促進產業間互通互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產業體系綜合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