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五大都市圈建設助力廣東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3-12-27 08:48:56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隨著中國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大都市區(Metropolitan Areas)、都市區(Metro Area)、大都市統計區(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城市聚集區(Urban Agglomeration(s))等一系列城市研究概念日益出現在各種議題中。都市圈從概念上講相當於國外的大都市區,它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具有明確行政邊界的城市(municipality),而是超越行政邊界、特指人口和經濟活動高度聚集且密切聯動的地區,通常它是由若干行政單元組成的空間地理概念。

  深圳特區報發表深圳大學大灣區—東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筱文章表示,自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以來,各部委陸續推出相關指導性意見。今年12月20日,廣東省政府網站發布了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通過五大都市圈規劃協調整合了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 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為廣東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提供了政策抓手與工作思路。

  文章分析,此次規劃有以下幾大亮點:

  第一,彌補空間發展不平衡短板,發展梯度有序。首先將廣東省全域按五大都市圈進行了全面統籌與整合,既兼顧了地理空間規模上的相對均衡,又兼顧到都市圈發展階段與秩序。根據不同發展條件,在已具成效的廣佛同城化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廣州都市圈範圍,並細分 “良好基礎、一定基礎和基本條件”三類建設條件,規劃建設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以及湛茂、汕潮揭都市圈。這一舉措可以說開創性地將廣東沿襲已久的圈層發展差異進行了規劃重組,如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可以帶動廣東發展最薄弱的韶關、雲浮、河源、汕尾等地市,從戰略層面上彌補了空間發展不平衡的短板。

  第二,實現都市圈發展互聯互通,戰略定位各有側重。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將全省域發展置於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之下,它不僅打破了傳統區域發展的路徑依賴與資源瓶頸,同時通過中心-核心-軸帶-增長極的科學布局,並通過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建設,使五大都市圈實現了發展資源內部互聯互通與外部整合。如廣州、深圳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通過發展軸的聯通夯實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金三角”發展格局,確立了珠海核心、東莞、惠州副中心定位,並推進了肇慶、深汕特別合作區等作為重要增長極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汕潮揭、湛茂兩大都市圈分別從東西兩翼將閩浙贛、廣西、海南等區域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進行了有機聯通,從此,以五大都市圈建設為抓手,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為主要方向,跨省際、輻射大華南地區的高質量區域發展成為可預見、可操作的戰略框架。

  第三,促進發展優勢互補,宜居宜業各有特色。為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首先從產業定位、產業體系建設以及產業協作互補等維度進行了全面設計。深圳都市圈立足於科技創新產業體系,廣州、珠江口西岸兩大都市圈專注於協作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湛茂、汕潮揭都市圈則共同構建互贏與互補現代產業體系,從而形成既有“現代產業高峰”、又有“現代產業高原”的高質量均衡發展產業格局;其次在宜居建設上,在進一步優化與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基礎上,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一方面強調優質生態環境與公共服務資源的建設,同時強調彼此之間形成共建共享共保共育的協調發展機制,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此外,五大都市圈發展規劃不僅立足於城市,同時立足於城鄉融合發展,提升城鎮化率不是目的,高質量、高水平城鄉融合才是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點。

  文章最後說,五大都市圈承載了全省人民的期待,更承載了國家的期待。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有決心也有能力提供廣東經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