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圖書館經濟大有可為
http://www.CRNTT.com   2024-01-03 10:42:54


(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2023年以來,圖書館多次登上熱搜。國家圖書館曾成為熱門“網紅打卡地”,幾乎天天滿員的閱覽室讓人們收穫免費獲取知識的欣喜;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國家圖書館擁有書籍影像資料逾2640萬頁的“中華古籍資源庫”令人震撼。看似普通的圖書館,如今蘊藏著更多可能。

  圖書館火熱的背後,一個現實是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還遠不能匹配實際需求。《2022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303個,平均每42萬多人才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這說明在公共圖書館建設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空間意味著潛力,圖書館搞得好,完全可以成為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圖書館經濟大有可為。發展圖書館經濟,就是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背景下,借助圖書館的發展模式和運作機制,提供多樣化服務,以外部性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圖書館可以助力社區“嵌入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在完善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通過改造與新建相結合,大力推進規模適度、經濟適用、服務高效的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優先建設和改造功能復合集成的社區嵌入式服務綜合體,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從發展趨勢上看,社區圖書館已經超出了借閱圖書的傳統範圍,而是發展成為給社區居民提供綜合性服務的活動場所。除了提供學習場所、豐富百姓生活外,還可以作為社區兒童活動室和自習室、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教室、創業者的“創客空間”等,或作為城市驛站,為清潔工、快遞員等提供服務。

  隨著“研學熱”興起,越來越多的圖書館也成為研學的站點,為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引流”,助力地區文旅融合和夜經濟發展。比如,有的圖書館因其科幻感的建築設計而走紅網絡,吸引不少年輕人打卡,客觀上為當地的旅遊業發展吸引了客流。又如,隨著國外夜間閱讀等理念的引入,國內部分公共圖書館也開始在夜間舉辦閱讀推廣活動,逐漸形成公共圖書館界的潮流,豐富了多地的夜經濟形式,也為夜經濟發展注入了文化氣息。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場所,在提供公共空間和資源的同時,增加了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在有些發達國家,有近一半的圖書館為創業者或企業家提供免費服務,包括提供市場趨勢數據庫、舉辦商業輔導班、提供孵化空間,以及通過商業計劃競賽提供種子資金等。通過連接個人與機構、資源以及組織的相關信息,圖書館成為創業生態系統的切入點,優化了社區或區域營商環境。在這一方面,我國的公共圖書館還有很大潛力可挖。2022年,我國公共圖書館行業從業人數為60740人,本身吸納就業的能力較為有限。因此,若能通過圖書館改造升級和智慧圖書館建設拓展圖書館功能,對出版業、房地產業、智慧服務業等都將有一定的拉動效應,吸引投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充分挖掘圖書館功能,釋放其效能,將為更多產業發展提供助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