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幻象高開低走
2023年1月1日起,日本第12次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為期兩年,加上日本擔任七國集團(G7)輪值主席國,岸田“名正言順”地大刷存在感,大打外交牌。
一是營造日本擁有全球話語權的幻象。岸田在訪問歐美五國時渲染“東亞或將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影射中國“有意在南海和東海單方面改變現狀”,揚言日本將成為東亞秩序的“主導者”。在G7廣島峰會上,岸田將G7峰會的經濟發展主題進行引申和擴容,意在配合美國建構反中抗中陣營。然而,在各國利益交融、人類命運與共的今天,搞陣營對抗是逆流而動,必將遭到越來越大的阻力和反對。更何況,G7在國際社會的代表性已經嚴重縮水、今非昔比了。
二是希望在美歐與“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發揮橋梁作用。2023年12月1日至2日,岸田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首腦級會議,呼籲各國協作應對氣候變化,並有意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發揮橋梁作用,彰顯其在全球性問題上的存在感。同時,大力推進日本與東盟各國和澳大利亞共同發起去碳化合作框架“亞洲零排放共同體”,提升日本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岸田試圖借此促進日本與美國牽頭的歐亞兩大同盟體系的戰略對接,提升日本在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的價值。但是,日方具體能有多大的收效,現在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三是謀劃提升與東盟關係,推進“海洋安保合作”。2023年12月16日至18日,日本-東盟特別首腦會議在東京舉行。多家主流日媒分析,日本對東盟大談“海洋安保合作”,意在“牽制中國”。東盟內部對加強與日本的安保合作存在明顯分歧,有東盟成員國外交官表示,“日本與東盟關係的重點是經濟,我們希望維持這一點”。日本外務省2022年發布的一份民調顯示,當被問及哪個國家或組織是東盟國家“今後重要的合作夥伴”時,當地受訪者選擇中國的最多。這是此項民調開展以來,中國首次超過日本,中國被認為是“東盟今後最重要的夥伴”。
四是意欲借助首腦會晤改變日本在對華關係中的“低迷”態勢。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日本有意借助中日首腦會晤改變其在對華關係中的“低迷”態勢。2023年11月,習近平主席同岸田文雄首相在舊金山會晤,雙方重新確認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兩國關係定位,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目前日方急於尋求中方圍繞核污染水排海啟動相關專家磋商機制,要求中國立即取消對日本產食品的進口限制,爭取讓被拘日本人早日獲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