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慢不得
http://www.CRNTT.com   2024-01-08 08:43:33


  中評社北京1月8日電/近日,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發現多個被督察省份都存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不力的情況。一些地方環境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工程建設滯後、管網缺失嚴重,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運行管理不到位,污水直排等問題多發,環境污染和環境安全風險隱患突出。

  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對於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持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十四五”規劃綱要都曾明確提出要實施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本次督察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作為關注的重點,也充分說明當前需進一步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緊迫性。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污水垃圾處理處置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基礎設施處理能力大幅提升、運營管理持續優化。但不少地區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然存在大量問題。上一輪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也曾指出,部分省份存在污水管網建設滯後、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污泥無害化處置能力不足、黑臭水體排查整治不到位等問題。

  加快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環境擴容能力,盤活存量環境資源,為經濟發展釋放更多環境容量,還將有力拉動投資、擴大需求、促進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無論是否被督察,各地都須重視起來,盡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弱項。

  要堅持規劃引領。環境基礎設施具有公共產品屬性,受到地域、政策等限制較多,依靠市場調節空間較小。應依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大環境基礎設施項目謀劃與儲備力度,本著系統謀劃、適度超前的原則,統籌推進區域環境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支持有條件的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推動形成布局完整、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要創新運行模式。健全環境基礎設施市場化運行機制,鼓勵推廣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推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融入區域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加大財稅金融政策引導力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創新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或托管式服務。探索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考核”的長效管護機制,堅決杜絕“重建設、輕管護”現象,確保項目建成後能用、管用、好用。

  要強化執法監管。環境基礎設施大多具有區域壟斷、是民生工程或由政府直接運營等特點,存在執法監管缺位的問題。可採用自評、第三方評估、現場檢查等方式,每年至少開展1次評估工作,建立發現問題、移交問題、整改問題全程閉環管理機制。對環境基礎設施的監管應和對排污企業的監管一視同仁,倒逼不達標環境基礎設施加快升級改造進程。

  抓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項硬指標、硬任務。各級要充分認清其重要性、必要性,搶抓機遇,用足用好政策,以“釘釘子”精神堅決推動項目的落實落地,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弱項,真正為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支撐保障。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馬運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