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比利時專家:中歐關係有起有落,合作是主線
http://www.CRNTT.com   2024-01-12 17:00:17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2023年是中歐之間的交流機制基本重啟、雙邊關係逐漸回到正軌的一年。自疫情過後,中國放寬管控措施,全面開放邊境,許多中國商業代表團熱切盼望重回歐洲。這是一個重要且充滿希望的轉折點,在經過了三年的接觸受限後,我們非常需要這些民間交流來填補信任和溝通上的空白。

  我擔任比中經貿委員會主席25年之久,有幸親眼見證了中歐關係的變化。中歐之間交流溝通的渠道雖一直以來保持開放,但卻時不時受到干擾,例如,歐盟於2019年通過的外國直接投資審查規定,以及歐盟於3個月前發起的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中歐政治與經濟決策上的差異不僅反映了雙方領導模式與文化上的不同,也體現了雙方在看待世界方式上大相徑庭。

  儘管中歐之間的外交、經濟關係以及民間交流有起有落,但卻從未中斷。如今,全球性威脅與挑戰不斷顯現,“脫鈎斷鏈”、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明顯上升,但我們仍保持著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當多個國家欲要建立起新的貿易壁壘之時,我們應當謹記,保護主義從來不是能夠推動社會進步、減輕貧困問題的方案。

  因此,進一步加強合作以應對全球饑餓、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才符合中歐雙方的根本和長遠利益。儘管歐盟將中國既視為競爭對手,又視為合作夥伴,但它卻仍致力於與中國合作,確保在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目標方面能夠取得持續進展。從2013年雙方共同發布的《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到2019年歐盟發布的《歐中戰略前景》可以看出,雙方均致力於構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18年,阿姆斯特丹、博洛尼亞等歐洲城市為珠海、桂林等中國城市提供了有關固體廢物管理、污水處理以及如何建設彈性城市的技術建議,助力中國低碳城市發展。歐盟的一些項目還幫助中國中小企業實施節能方案,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通過加強濕地保護與物種保護,中國也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並力爭於2023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