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和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24-01-13 08:14:19


 
  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文章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4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宏觀政策、重點任務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別是系統部署了9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這一科學部署進一步堅定了今年繼續做好經濟工作、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信心。

  這種信心來自強有力的宏觀經濟治理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體制機制,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保障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形成了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能夠在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中把准調控著力點,豐富調控工具,增強調控合力。特別是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更多依靠改革創新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緊緊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著力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暢通經濟內外循環上下更大功夫,推動形成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這種信心來自產業基礎所形成的強大抗風險能力。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最為完整的工業產業鏈條,具有世界各國難以比擬的強大製造能力、完善配套能力。由於工業門類齊全、多層次勞動力豐富,中國既可以在傳統產品競爭中形成比較優勢,又可以憑借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與眾多的高端人力資源,在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尤其是新興產業領域搶占制高點、形成新優勢。在完備的工業體系的強力支撐下,中國經濟具有強大而富有韌性的抗壓能力、抵禦風險能力。

  這種信心來自超大規模市場所形成的較強回旋能力。中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層次多元豐富,規模優勢顯著,具有較強的快速復甦能力、創新引領能力和抗擊風險能力。中國國土空間遼闊,不同區域要素禀賦及經濟發展狀況存在較大差異。由於區域發展層次的巨大差異性,能夠為企業創新和抵禦風險創造更大回旋空間。伴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持續推進,中國城鄉居民結構轉換效應依然存在,居民消費提質擴容潛力巨大,補短板鍛長板投資需求旺盛,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拓寬國內市場空間。中國市場體系逐步完善,有利於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推動供給水平不斷提升,引領創造更多市場需求。

  這種信心來自充分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強化宏觀政策跨周期設計和逆周期調節,創新實施區間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把握好調控時度效,加強財政、貨幣和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穩步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全面推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取得重要突破,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創業板並試點註冊制,促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良性互動,及時化解壓力,有效防範風險,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准了就抓緊幹,能多幹就多幹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因此,要通過加強經濟分析和政策研究,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發揮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導向作用,切實推動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有效落地。用好各類資金加強項目建設,更好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動力活力。強化綜合統籌和綜合平衡,推動統籌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發展與安全、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取得新成效。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大力促進居民增收。強化糧食、能源資源、產業鏈供應鏈、數據等領域安全保障,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建設美麗中國。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推動節能改造,擴大可再生能源消費,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