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智能快遞櫃為何不“香”了
http://www.CRNTT.com   2024-01-14 09:57:36


 
  其二,追兵迭出,賽道擁擠。

  快遞物流賽道的競爭出現白熱化。就在快遞櫃企業飽受用戶詬病之際,幾乎與快遞櫃同時問世的快遞驛站精準發力。它們堅持不收用戶費用,而是通過與快遞公司合作賺取代理費,可謂巧妙避開了對手走過的坑,還叠加了寄快遞、零售、社區生活、本地服務等多種商業場景,更像是一個小型綜合體。這位服務多元、武功全能的物流“追兵”,顯然更具性價比。

  其三,盈利艱難,資本抽梯。

  前些年,快遞櫃的美好前景,引得順豐、郵政等物流巨頭紛紛入局,很快有了豐巢、速遞易、創贏聯盟等代表性企業。發展初期,為了培育消費習慣,這些企業在風投的助力下,通過燒錢換市場、換規模。如今,資本潮水退去,快遞櫃的收入主要就靠快遞員的寄存費、用戶的超時費和櫃體廣告費。而快遞櫃的成本卻包括櫃體、場地租金、設備折舊、維護管理費用等。微薄的收入與運維成本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眼看快遞櫃深陷客戶不買賬、難見盈利的尷尬境地,近兩年已經少有風投加碼快遞櫃行業。

  雖然市場表現低迷,現狀令人揪心,但快遞櫃面對各類競爭對手並非毫無優勢。一是安全,不用擔心丟失;二是私密,一件一櫃保障隱私;三是便捷,取件無時間限制。這些都是快遞櫃依然存在的現實基礎,也是各地的快遞櫃雖遇冷,但還沒有完全撤櫃的原因。

  當然,快遞櫃企業也在蓄力跨界轉型。比如,知名品牌快遞櫃企業上線了洗衣業務,還通過小程序提供諸如日常家居保潔、空調清洗、油煙機拆洗等生活服務。社區團購、回收、洗衣洗鞋、物品暫存……快遞櫃企業還在深挖社區商業服務的潛力。特別是一些消費平台推出的無接觸外賣櫃、生鮮櫃等業態,想必也能夠給快遞櫃企業更多的啟發和想象空間。

  不管是快遞櫃還是快遞驛站,都體現了商家對搶占配送“最後一公里”商機的重視。只要物流業仍然興旺,快遞櫃的進化蛻變就還有發揮空間。眼下,相關企業既需要鍛長板、謀突破、加快多元發展,還需要引導投櫃快遞員充分尊重用戶意願。做好了這些,快遞櫃企業的翻身仗,或許還有新一季的劇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