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據新華日報報導,“水韵江蘇”邁出文旅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省文化和旅遊廳抓住疫情防控轉段契機,制定出台促進文旅市場加快全面復甦的“蘇文旅15條”,及早下達9000萬元文旅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130個文旅項目開發建設;精心舉辦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鄉村旅遊節、非遺購物節;貫穿全年的“水韵江蘇·有你會更美”文旅消費推廣季,累計曝光覆蓋受眾超11.27億人次,帶動直接文旅消費近60億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江蘇文旅消費總額達5366.36億元,同比增長40.08%,占全國文旅消費總額的9.74%,繼續位居全國第一。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開展主題教育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主線,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文旅部的部署安排,感恩奮進、承壓前行,守正創新、奮發有為,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在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注重精準施策,全力推動文旅市場強勁復甦
新年伊始,“水韵江蘇·有你會更美”頻頻出圈,“刷屏”新媒體社交平台,更捧出令人驚喜的年度文旅“成績單”——據綜合測算,去年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9.42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2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分別增長8.6%和1.7%,全省旅遊市場全面恢復並超過疫情前水平。另據銀聯商務數據,去年江蘇文旅消費總額5366.36億元,占全省銀聯消費總額的19.95%,比上年提高4.08個百分點;占全國文旅消費9.74%,占比全國第一。
亮眼成績來之不易。一年來,我省加強文旅領域經濟形勢的科學研判,靠前發力、主動作為,多措並舉引導文旅經營主體提振信心、轉型發展,千方百計促進文旅行業快速恢復發展,助力全省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
——用好文旅政策“工具箱”
去年1月16日,省政府印發《關於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省文旅廳積極響應、迅速落實。2月,聯合省財政廳共同印發《關於促進全省文旅市場加快全面復甦的具體政策舉措》(“蘇文旅15條”),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豐富優質產品供給,加大消費引導促進力度,用心用情用力推動文旅市場加快全面復甦。
善用文旅政策“工具箱”,既要助企渡難關,也要扶企促發展。過去一年,省文旅廳及時制定《〈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行動方案》,組織256個重點文旅項目集中簽約、總授信695.88億元,推出“鄉旅E貸”百億資金助力計劃、“蘇旅貸”專項金融產品,提前完成鄉村旅遊駐村輔導員三年行動計劃,更好地強信心、穩預期、促發展。
——引導和擴大文旅消費
為進一步提升文旅消費空間,擴大“水韵江蘇”品牌影響力,去年3月,一場由省文旅廳、省發改委、省商務廳聯合舉辦的2023“水韵江蘇·有你會更美”文旅消費推廣季活動在無錫拈花灣拉開帷幕。我省推出貫穿全年的“1+16+665”項活動(“1”即啟動儀式,“16”即消費推廣季期間舉辦16項主題活動,“665”即全省各地共組織開展665項活動),以及928項惠民措施。通過搭建省市聯動共促文旅消費平台,深化政銀企合作,優化文旅消費環境,持續推動全省文旅消費回升向好。該活動獲評文旅部國內旅遊宣傳推廣十佳案例。
多方協作凝聚合力、文旅消費釋放潛力——聯動舉辦鄉村旅遊節、非遺購物節等消費促進活動,發布百項“游鄉村·促消費”創新示範產品和項目,深入推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新增國家級集聚區4家、省級集聚區30家。發展數字文旅新型消費和體驗空間,新認定省級智慧旅遊景區9家、數字人民幣文旅應用集聚區5家、文旅消費便捷支付示範區32家,我省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建設經驗做法獲文旅部《文化和旅遊智庫要報》專刊介紹,“水韵江蘇”數字旅遊卡發行21.49萬張、帶動文旅消費約2.42億元,獲評智慧江蘇標誌性工程。
——持續增強文旅發展新動能
去年9月,省文旅廳、省工信廳聯合公布2023年度江蘇省智慧文旅示範和培育項目名單,“‘數字長江’元宇宙博物館”等20個項目入選示範項目,“洪澤區全域旅遊大數據平台”等15個項目入選培育項目,入選項目覆蓋圖書館數字化、博物館數字化、沉浸式演藝、智慧文旅平台、政府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打通傳統文旅場景轉型升級的“新脈絡”,為公眾日常休閑生活帶來更多精彩體驗。
我省推動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廣泛應用,以數字化激活文旅新體驗。去年11月,成功承辦智慧旅遊發展大會暨智慧旅遊示範展示活動,各有3個項目入選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和“5G+智慧旅遊”試點名單,2個項目入選首批全國20個文旅標準化示範典型經驗,蘇州絲綢博物館、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分別入選全國文旅數字化創新示範十佳案例和國家旅遊科技示範園。
以人民為中心,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
文明如潮,浩蕩弦歌。江蘇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讓“第二個結合”在江蘇找到更多落腳點,為江蘇現代化築牢文化根基。過去一年,江蘇聚焦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品質生活,持續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全省上下圍繞增強人民群眾對文化和旅遊獲得感,打造形成了一批優質文旅產品和活動品牌。
——放大藝術創作“江蘇現象”
省文旅廳堅持並落實“三個尊重”“三項機制”,研究出台舞台藝術、美術書法創作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舞台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舉辦“抱石風骨·第二屆中國畫雙年展”、第二十五屆全國版畫作品展覽,持續推進新金陵畫派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第二期,在全國率先完成基層國有文藝院團評估定級,聯合省委宣傳部召開全省基層國有文藝院團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圓滿完成全國“梨花杯”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展示活動承辦工作。成功舉辦2023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配套開展全國戲曲演員會演、“天下第一團”表演英才傳習班等活動,全省有4人獲評文旅部新時代中國戲劇(生行、旦行)領軍人才、數量居全國首位。全省有3個項目和4部劇目分別入選文旅部舞台藝術優秀節目創作扶持計劃、優秀劇目展演,位列全國第一。
24個月、17座城市、近17萬名觀眾,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由國家和江蘇藝術基金扶持、江蘇大劇院創排的民族舞劇《紅樓夢》成為去年演藝市場中絕對的“爆款”,在國內巡演超百場,極大提升了江蘇在全國的文化影響力。
——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升級版”
去年9月,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南通海安召開,對新征程上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走在前作出具體部署。
圍繞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一年來,全省上下加快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雙千計劃”提質增效,優秀群眾文化團隊開展文化活動1.56萬餘場,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累計線上服務573萬餘人次。創新辦好“送戲下鄉”民生實事,優化“以需定供、區域互送”“政府端菜、百姓點單”服務機制,省級扶持2508場、直接採購配送627場,帶動全省送戲下鄉2.3萬餘場,群眾對文化惠民工程的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新評定的一級圖書館占比全國第一,“君到蘇州”智慧文旅線上服務總平台入選全國旅遊公共服務十佳案例,3個案例入選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位居全國第一……一個個“第一”“十佳”“典型”,成為江蘇有力有效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升級版”的最好注腳。
——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江蘇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承載地。我省深入實施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程,召開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進會,完成與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密切相關的發掘項目40餘項。常州寺墩遺址考古作為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取得重要成果。公布第八批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蘇州創成文物建築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制定出台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指南,並於前不久發布了江蘇省省級考古遺址公園認定及立項項目名單,認定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獅子山楚王陵考古遺址公園、南唐二陵考古遺址公園為首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石頭城遺址等14處為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立項項目。
持續加強考古機構隊伍建設,江蘇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揭牌。鹽城、宿遷和鎮江3市新設獨立考古機構,至此全省13個設區市全部組建了獨立考古研究機構。淮安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獲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考古發掘資質,全省新增9名考古領隊。堅守文物保護安全底線,運用AI技術監測不可移動文物安全,組織開展文物建築預防性保護試點,啟動開展全省國有館藏文物單位盤庫建檔專項行動並取得初步成效。
發揮各類文博場館傳承文明和社會教育功能,積極拓展“雲上博物”“運河迷蹤”“折叠黃泗浦”等文物科技創新應用新場景,南京博物院“玉潤中華”特展廣受好評,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5個案例獲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博物知旅”系列活動第二季的樂享博覽、體驗博學、記錄博聞、共享博韵等多個項目讓“博物館熱”持續火爆,全省文博場館去年接待觀眾超1億人次,“博物知旅”活動入選全國文化遺產旅遊十佳案例。
著力推進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用好豐富的紅色資源,加強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召開新四軍紀念場館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實施“新四軍東進北上”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程,公布第三批江蘇省革命文物名錄,認定第二批省級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培育項目,6個項目入選國家“大思政課”優質資源建設推廣項目。
做好非遺系統性保護傳承,公布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21個,認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個,印發建設非遺工坊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意見並認定首批省級非遺工坊60個。
——推進產業發展載體建設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走進蘇州市相城區元和塘文化產業園,只見活力大廈、紫光大廈、高清傳媒大廈等40餘處文化產業樓宇鱗次櫛比。去年3月,全國文化和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在歷史文化名城蘇州舉行,該園區被文旅部正式授予“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去年以來,我省強化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以“載體”培育“主體”,文化產業發展再次迎來新機遇。公布11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創建單位名單,全省新增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1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2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3家、首批全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2家,蘇州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工作入選國務院督查激勵對象名單。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聯合公布首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名單,全國共50家單位入選,江蘇的南京市玄武區、蘇州市姑蘇區、蘇州市吳江區(跨省)三地入選。
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讓旅遊更有“詩意”;用旅遊的載體傳播文化,讓文化走向“遠方”。圍繞“為什麼融、融什麼、怎麼融”,謀劃並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從理念走向行動,各地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探索實踐——
積極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新載體新項目,“演出+旅遊”“音樂+旅遊”“展覽+旅遊”“賽事+旅遊”等日益火爆,無錫《拈花一笑》、鹽城《天仙緣》、蘇州《游園驚夢》入選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
深化小劇場建設並舉辦全省小劇場演出季,認定第三批省級示範小劇場13個和小劇場精品劇目10個,獲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文旅部在揚州召開現場會推廣我省經驗做法。新增“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省級示範項目12個,遴選推出省級非遺主題精品旅遊線路20條,“水韵姑蘇 蘇作匠心”非遺之旅入選全國20條非遺特色旅遊線路。近30項極具江蘇特色的非遺項目走進央視《非遺裡的中國》,讓更多觀眾深度感受江蘇非遺之美。
我省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旅遊休閑街區各增至9家,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增至4家,甲級旅遊民宿增至6家,溧陽1號公路入選全國首批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十佳案例”,江蘇文旅融合“國字號”品牌創建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打造特色標識,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
過去一年,在“水韵江蘇”江河湖海間,江蘇文旅人深入推進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堅持把旅遊作為文化傳承和文明傳播的重要載體,提煉展示江蘇地域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全景繪就“兩廊兩帶兩區”生動圖景
過去一年,我省接連制定出台陸橋東部世界級絲路旅遊帶、沿太湖和洪澤湖生態文化旅遊區等建設實施方案。至此,《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旅遊廊道建設實施方案》《關於推進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廊道建設實施方案》《關於推進揚子江世界級城市休閑旅遊帶建設實施方案》《關於推進陸橋東部世界級絲路旅遊帶建設實施方案》《關於推進沿太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實施方案》《關於推進沿洪澤湖世界級生態文化旅遊區建設實施方案》等全省文旅布局“兩廊兩帶兩區”6個實施方案已全部出台,讓棋盤落子式全域詩畫美境可親可感、可游可居。省文旅廳正在結合“十四五”文旅發展規劃中期評估,跟進落實每個實施方案,引導各地培育世界級旅遊景區度假區和精品線路。
拓展新布局,首先要摸清家底、增厚實力。全省文旅資源普查共登記文旅資源單體9個主類、超118萬個,28個項目入選中國特品級旅遊資源名錄候選名單,有5個案例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案例。
——一體推進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
大運河流淌千年、穿越古今,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勇氣和創造力。江蘇作為中國大運河最早開鑿地,沿運城市“因運而生”“因運而盛”,民生百態、歷史遺存和水利工程相互輝映,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江蘇運河文化。
去年,我省組織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和長江文化價值闡釋弘揚、文物保護利用、非遺保護傳承利用“1+3”系列規劃。成功舉辦第五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共吸引國內近90個城市、30個國家和地區、超千家單位參展參會,近12萬人次走進現場、線上受眾超4億人次,獲評省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創新案例。創作推出長125米、高1.2米的大型畫卷《長江春色圖》並舉辦特展,遴選發布“水韵江蘇·長江百景”,推出長江文化旅遊精品線路20條,組織舉辦長江文化節,30個文旅地標入選文旅部8條長江主題國家級旅遊線路,我省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經驗做法在全國會議上作介紹。
——進一步打響“水韵江蘇”文旅品牌
“我姓蘇,大江大河大湖大海世間無。我姓蘇,眉眼盈盈欲問行人去哪處……”1月13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官方視頻號“水韵江蘇”公開喊麥,曬出新年“第一卷”。伴隨視頻,“集裝”江蘇集體亮相,引發網友汹湧點贊,短短一天,“水韵江蘇”官方抖音賬號粉絲就從56.9萬漲至64.3萬。
進一步擦亮“水韵江蘇”文旅品牌,打造江蘇文旅的鮮明標識。過去一年,省文旅廳組織拍攝製作美麗鄉村、長江主題等旅遊宣傳片,“五一”小長假期間,新版“水韵江蘇”旅遊廣告亮相央視和重要高鐵站、累計曝光量超28億人次。先後赴深圳、青島、杭州等地舉辦“水韵江蘇”省外集中推廣周活動,“水+文化”的鮮明特質引發媒體熱議、市民追捧。全新升級《游遍江蘇》電視欄目,策劃推出“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蘇’”融媒體欄目並收穫首季節目全國第三收視排名。以“園林裡的詩意相遇”“絲路中的水韵江蘇”“茶和天下·雅集”等為主題,先後組織赴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10多個國家地區開展文旅資源推介活動。“水韵江蘇”全球傳播中心入選“長城獎—文旅好品牌”國際傳播優秀案例,“水韵江蘇”政務新媒體綜合影響力穩居全國文旅系統和省級機關前列。
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提升文旅領域治理水平
旅遊業的綜合性、關聯性及旅遊產品的復合性等特點,決定旅遊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邁上新征程,我省深入推進旅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多樣化、專業化與智能化等方式,以強化監管提升治理效能,全省文旅行業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深化“放管服”改革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省文旅廳持續推進簡政放權、促進審批服務規範化便利化,通過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清單制度、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深化電子證照推廣應用、修訂江蘇省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准入指引、做好出入境旅遊團隊管理、落實外商投資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規範行政備案事項管理、擴大政務服務有效供給等一攬子舉措,讓市場環境全面優化。
去年12月,江蘇省文旅廳、江蘇省公安廳聯合下發通知,強化我省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管理,要求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動審批前應當經過省文化和旅遊廳、屬地公安機關風險評估和綜合研判,通過高質量做好審批服務和安全監管工作,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毫不鬆懈抓好安全生產
今年元旦假期,全省共接待遊客1421.6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71.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2.6%和126.9%,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分別增長15.7%和18.2%,假日文旅市場取得開門紅。
為給元旦假期文旅市場“護航”,假日期間,全省各級執法機構共出動人員3244人次,檢查各類文旅場所1408家次,發現並查處違法違規問題12個,督促整改安全生產隱患問題31個,保障了文旅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招不讓”地抓安全生產,我省壓緊壓實文旅行業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和企事業單位主體責任,以火災隱患、涉水游樂、特種設備、燃氣使用等為重點,組織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開展全省文旅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鞏固提升年行動,推動各類隱患問題整改落實到位。完善江蘇智慧文旅平台安全監管和預警系統,並在節假日等重要時段通過江蘇智慧文旅平台加強在線巡查調度,探索運用無人機等方式提升智慧化監管能力。
——及時跟進全鏈條監管
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監管“把關”。我省持續優化文旅市場營商環境,完善文旅政務服務“旗艦店”功能,修訂印發《江蘇省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准入指引》,3個項目入選全國文旅市場政務服務“好差評”優秀典型案例、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加強在線旅遊、劇本娛樂等新業態監管,推動313家“密室逃脫”類經營場所全面落實“一鍵開燈、一鍵解鎖”安全措施。
執法能力決定執法效果。我省制定實施《江蘇省文化市場輕微違法行為免罰、一般違法行為從輕減輕處罰清單》,組織全省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先鋒”系列行動。全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中獲個人和團體8個獎項的6項第一,星級飯店從業人員服務技能競賽獲個人和團體3項第一,國家文物局辦公室連續5年致函省政府辦公廳表揚我省文物行政執法先進典型。
——加強文旅領域立法
江蘇是紅色資源大省,不久前閉幕的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江蘇省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條例將於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明確紅色資源保護對象範圍,建立保護責任人制度、紅色資源風險排查和研判制度,加強紅色文化傳承弘揚。
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利用好文化和文物打造堅實的法治支撐,除了即將實施的《江蘇省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公共圖書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旅遊民宿等重點項目也被列入省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
剛性約束,柔性執行,我省創新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設,組織文化市場法治惠民活動,創建一批省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
苟日新,日日新。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表示,新的一年,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文旅部部署要求,自覺扛起新的文化使命,高質量推進文化強省建設行動,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以新氣象新作為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助力打造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展示地,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文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