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需推動的重點工作
文章指出,在深化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規律性認識的基礎上,要找准工作重點,繼續夯實“穩”的基礎、更多激發“進”的動能,先立後破,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一是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謹慎出台收縮性、抑制性舉措,發揮好宏觀政策空間大的優勢,營造寬鬆適度的政策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用好增發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工具,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適度增加財政支出規模,更好發揮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循環的作用;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增強政策精準性和針對性,加強對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的支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協調,確保協同發力、增強合力,避免出現合成謬誤、分解謬誤。
二是推動新舊動能有序轉換。要將科技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一方面,大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動能。另一方面,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逐步淘汰落後產能。同時,要做好安全發展這篇大文章,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推動消費與投資良性循環。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揮好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適應消費升級趨勢,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家電等大宗消費,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以消費擴大方向確定投資的重點領域,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優化投資結構和擴大投資空間。同時,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挖掘內需潛能。
四是積極主動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穩定房地產市場,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穩妥處置房企風險,實施好“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的新機制。加大存量隱性債務化解力度,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健全化債長效機制,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完善金融風險防範、預警和處置機制,加快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建設,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統籌風險化解與穩定發展的關係,債務風險高的地區要邊化債邊發展,在債務化解過程中找到新的發展路徑;債務風險較低的地區要在高質量發展上能快則快,特別是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五是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提振社會信心、強化社會預期。聚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要素市場化配置和財稅金融體制等重點領域,包括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等,謀劃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穩定預期和強大動力。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