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保生大帝網絡手游⑤ |
(三)超越族群:“新閩南文化”賦予兩岸青年新活力
《台灣通史》載:“台灣之人,中國之人也,而又閩、粵之族也。”④所以,漳州、泉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在兩岸融合發展中具有明顯優勢和示範先行作用。而超越時空與地域限制的“新閩南文化”則可以其獨特的藝術表達和創意形式吸引了當下各類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見圖1)。
這種文化形式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創新性和前瞻性,不拘泥於傳統的界定,使得兩岸青年乃至更為廣闊的青年群體,能够通過參與“新閩南文化”的創作和交流,重新認識和理解彼此對於閩南文化的理解,通過相互瞭解進而消解誤解與偏見,增進交流、合作與友誼。“新閩南文化”注入了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和潮流,這種新穎和前衛的特點,讓兩岸青年的創作熱情和創新能力可以有無限發揮的空間,使青年人對“新閩南文化”吸得住、融得入,才能讓兩岸青年從主體意識上被影響、被塑造。
[圖1:保生大帝網絡手游⑤]
三、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以“新閩南文化”推動兩岸青年交流與發展的路徑
(一)以新媒體為橋:豐富兩岸青年共同“娛樂圈”
步入數字化新媒體的時代是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主動發掘和利用新媒體平台的機遇,為兩岸青年融合發展開發更為廣闊的空間。兩岸青年通過Facebook、Line、微博等社交媒體、抖音(Tiktok)、快手等短視頻直播平台實時互動,分享和傳播兩岸文化新動向,以光影、音樂、綜藝節目等新媒體平台為載體,共同記錄兩岸青年的生活“娛樂圈”,讓兩岸青年發現彼此的文化相通之處,吸引兩岸青年共同參與融合發展。近年來,打造兩岸青年共同“娛樂圈”的文化品牌項目愈發增多、增效。“同·Young好聽”華流音樂節以音樂力量感召兩岸青年,唱響兩岸融合發展新聲⑥。“情繫青春·愛(AI)在上海”活動以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等“文旅元宇宙”為主體,攜手兩岸青年開啓數字文旅雙向交流⑦。中國新聞網推出的《青聽 兩岸》融媒體欄目,則是以台灣青年“登陸”的所聞所見所感為主綫,讓兩岸青年共同傾聽他們的築夢圓夢之聲⑧。諸多大陸綜藝節目如“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不斷“登島”并受到台灣年輕人的熱捧。
深入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和文化交流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諧發展,“新閩南文化”與時俱進、開放包容,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統閩南文化,以文化娛樂為媒,以新媒體為介,拉近兩岸青年的距離,深化融合發展,才能模糊彼此的界限感,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瞭解和認同,凝聚共識實現心靈契合。
(二)以新網絡為橋:擴大兩岸青年共同“朋友圈”
閩南人不僅“過台灣”,還“下南洋”,在大航海時代裡,閩南人順洋流出航,赴海外墾拓謀生。據統計,福建海外華人華僑就有1580多萬人,閩南籍占大多數。閩南人的母體文化——閩南文化是世界閩南人的精神家園。聯結兩岸青年的文化基因具有更廣泛的繁衍性,閩南文化在東南亞的華人社群中呈現的在地性樣態,成為聯結世界閩南青年的文化橋梁,在世界閩南青年的交流和互動中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凝聚力和團結力。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閩南文化”超越族群邊界,突破傳統因血緣、地緣而維繫聯結的關係網絡,擴展至因文化因緣而形成的網絡,深入挖掘世界閩南青年的友好力量,由兩岸青年的雙向直綫互通發展至世界閩南青年的同心圓,擴寬兩岸青年的聯繫覆蓋面,建立與世界閩南青年的交流機制,以青年們共通的志趣愛好為基礎,以青年們共同追尋的普世價值為導向,以球會友、以藝會友、以文會友、以媒會友,擴大兩岸青年“朋友圈”,促進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交往合作。
(三)以新平台為橋:打造兩岸青年共同“事業圈”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兩岸經濟合作追求互利共贏,雙方貿易往來、投資合作、研發創新等方面的合作,為兩岸青年交流培植相互共同利益的基礎,通過物質層面、精神層面的一致性利益追求,讓兩岸青年交流成為雙向獲取利益的融合發展。“共通”、“平等”、“互利”、“共享”是兩岸青年融合發展價值體系的要素⑨,在利益的共享下,雙方利益也成就相互依賴的關係,從而將兩岸青年交流融合推向穩定性、長效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新閩南文化”不僅具有文化資本價值,也為產業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依托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平台,構建以“新閩南文化”為核心的產業鏈,通過打造具有閩南文化元素的文化創意產品,推動兩岸青年參與文化創新和產業創新。借力閩港澳教育合作模式,推動“直綫對接”促進兩岸融通,吸引更多台灣青年學子來閩求學創業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對高校台灣師生的服務以及就業、創業輔導,全面做好台灣師生的國情培訓,增進他們的文化歸屬感,培養更多認同祖國大陸的台灣各界新秀留在大陸發展。
總之,《意見》的出台,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是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的兩岸融合發展方略,《意見》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應以“新閩南文化”為機遇,賦能兩岸融合發展,在福建全域建設台灣青年登陸第一家園。
基金項目:“閩南師範大學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踐綜述”研究專項《閩南師範大學探索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MSRH2023003)
註釋:
①《黨的二十大文件彙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22年:第17頁。
②同①,第44頁。
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3,(27):第9頁。
④連橫:《台灣通史》[M].卷二十三.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455頁。
⑤保生大帝網絡手游:由閩南師範大學馬來西亞外國留學生吳宏璟(祖籍廣東)設計創作,并獲得時報金犢獎2023保生大帝文創商品設計獎。
⑥《閩台青年唱響“華流音樂”:用音樂力量促進兩岸民間交流》,華夏經緯,https://www.huaxia.com/c/2023/11/06/1821690.shtml,最後訪問時間:2023年11月6日。
⑦《“情系青春·愛(AI)在上海”活動啓幕 兩岸青年開啓數字文旅新交流》,鳳凰網,https://fj.ifeng.com/c/8UapLvUANT8,最後訪問時間:2023年11月10日。
⑧《“青聽·兩岸”穿梭光影之間,登“陸”台灣青年競逐演藝圈》,中國青年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322455210535496&wfr=spider&for=pc,最後訪問時間:2023年5月30日。
⑨劉佳雁:《兩岸融合發展:政策內涵及價值體系》,《現代台灣研究》,2018年第2期,第4-7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2月號,總第314期,P103-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