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聽文物講故事|科技助力還原古書畫氣質神韵
http://www.CRNTT.com   2024-01-27 10:09:08


 

  一系列科技手段的“加持”使趙曉龍更加篤定自己的想法,也據此一點一點說服師傅——通過顯微鏡觀察鑲料,清晰可見綾料經緯排列整齊;通過紅外光譜判斷鑲料是否老化;拍攝紅外照片,輔助觀察和判斷書畫內部存有的斷裂和折痕情況……這些通過科技助力分析出來的數據,幫助趙曉龍進一步細化修復方案。

  “從前期科技檢測到後期修復,歷經一年時間,前後想了五六種方案,直到2023年底正式完成。”趙曉龍說,修復前,首先進行48小時的低氧充氮殺蟲滅菌,再運用多種儀器對書畫文物的厚度、酸碱度、紙張纖維種類、加工工藝、溶解性、色差等進行科學檢測分析。隨後根據分析結果,制定清洗、染色命紙、悶潤畫心與鑲料、揭裱、托裱畫心、全色、鑲嵌、上墻等20多個保護修復步驟,基本實現“遠觀一致,近看有別”的修復理念。

  幫助趙曉龍實現設想的正是他的妻子、同事,名字同音、年齡同齡、同修文物的張曉瓏。如果說學習文物保護專業的趙曉龍是“文物迷”,那麼學習材料學的張曉瓏則是“技術控”。

  “修復期的檢測環節是文物保護修復的第一步驟。”張曉瓏說,2010年來到湖北省博物館之前,學習理科的她對文保工作毫無概念,而現在她負責全館的文物預防性保護:日常進行材料檢測工作;通過顯微鏡等精密儀器分析各類文物的材質、成分,判斷文物的年代;後期用何種化學試劑輔助文物修復……

  走進文保中心的負一層,依次是光譜分析、X射線分析、掃描電鏡、顯微分析、預防性保護等多個獨立的工作室。這些精密儀器助力年輕的“文物醫生”更細致地瞭解文物背後蘊含的工藝和思想,最大可能地保存和復原了文物的氣質和神韵。

  (來源:新華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