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扎實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4-02-02 08:21:48


 
  金融監管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進金融安全網建設,持續強化金融風險防控能力,是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基礎保障。從1997年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以來,中國圍繞金融工作領導體制、監管機制和風險應對等核心環節著力構建現代金融監管體系。經過多年發展,逐步確立起現代金融監管框架。當前,中國正在著力構建更加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穩定與安全。

  擁有規模龐大的金融人才隊伍。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需要一支強大的專業隊伍。通過學歷教育、業務實踐和專業培訓,中國建立起了規模較大的金融專業隊伍。2022年末,中國城鎮非私營單位金融業就業人員達到739.6萬人。如此規模的存量人才,以及未來源源不斷的增量人才,為中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在進一步提升金融從業人員專業性、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能力與水平的基礎上,將更好地匹配建設金融強國的內在要求。

  3.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文章指出,建設金融強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戰略引領、系統謀劃、長期努力、久久為功。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實現金融強國目標的根本保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基本路徑,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核心任務,實施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推動力。

  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應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好中央金融委員會的作用,做好統籌協調把關。加強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等,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功能。注重發揮好地方黨委金融委員會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實屬地責任,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做黨中央金融改革發展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幹家。堅持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標準,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金融幹部人才隊伍。

  遵循金融發展普遍規律。縱觀金融強國的發展歷程,沒有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沒有高效的內外鏈接能力、資源配置能力、主導性定價功能、引領性話語權和國際貨幣功能,建設金融強國就是無本之木。建設金融強國,應當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前提下,遵循金融發展規律、金融強國建設規律,不斷深化金融要素市場化定價改革,著力全球要素的統籌統合,以建設全球領先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制度和國際貨幣為基礎任務,強化人才驅動,提升中國金融體系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需求,著力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建立健全科學穩健的金融調控體系、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多樣化專業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科學穩健的金融調控體系要求有效統籌總量和結構、數量和價格、內部和外部等關係。在金融市場發展方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市場體系,特別是銀行信貸市場、資本市場、大宗商品市場等,有效提高各個市場的定價能力、定價有效性和國際影響力。在金融機構建設方面,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體系,全面優化銀行、證券、保險、資產管理等領域的機構發展,形成覆蓋全面、功能清晰、層次多元和協作有效的金融機構體系,培育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升國際競爭力。在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方面,全面提升國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質效,有效匹配國內多樣化金融需求,有效構建內外交互的專業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鏈接能力,穩定長期資本,吸引國際投資者。在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方面,立足長遠,依托數字金融、國內大市場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優勢,穩固升級傳統金融基礎設施,戰略部署新型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增強金融要素鏈接能力和整合功能,著重確保金融基礎設施穩定與安全。

  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在總結過去金融對外開放經驗的基礎上,以更大的改革開放魄力,用更實的改革開放舉措,構建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新體系,提高中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越是面對複雜困難的局面,越是要堅持開放合作,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動內外互動和全球經濟增長。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依法行政。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