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華時評|弘揚亞洲價值觀,促中國東盟相知相親
http://www.CRNTT.com   2024-02-03 09:54:00


2月2日,演員在2024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開幕式上表演開場舞蹈《脫胎漆韵》。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 新華社記者劉天

  中國與東盟人文交流揚帆再起航。2024“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開幕式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助力雙方民心相通,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共同弘揚亞洲價值觀的基礎上,建設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

 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文相通、命運相系,友好交往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商人前往東南亞經商。在明代,大量商人和手工業者隨鄭和下西洋到達東南亞各國,一些人留居於此並與當地人通婚,形成了獨特的峇峇娘惹文化。

  東盟成立後,中國1991年與東盟建立了對話關係,並作為域外國家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此後30多年間,中國和東盟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攜手應對國際格局深刻演變,跨越式邁入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和東盟的合作成就,得益於雙方地緣相近、人文相通,更離不開雙方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作出正確歷史選擇。東方文化講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平等相待、和合與共是中國和東盟的共同訴求。中國和東盟照顧彼此重大關切,尊重各自發展路徑,以真誠溝通增進理解和信任,以求同存異妥處分歧和問題,共同維護和弘揚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為核心的亞洲價值觀。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提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中印尼和中馬“兩國雙園”等一批標誌性項目陸續建成,發展紅利不斷惠及民眾,命運共同體意識愈發深入人心。

  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來共同完成。中國東盟合作關係發展進入快車道,跑出加速度,需要民心相通的“和”動力與文化交流的“軟”助力,是雙方民眾友好往來和相知相交結出的豐碩果實。

  2014年以來,雙方共同舉辦了文化交流年、教育交流年、旅遊合作年、創新年、媒體交流年等活動,結成225對友好城市。雙方人員往來從2013年的1820萬人次增加到疫情前的6500萬人次,每周往來航班近4500架次。即使在疫情期間,中國與東盟也守望相助,公共衛生領域合作為雙方民眾建立起免疫屏障。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