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莫讓不良網絡流行語侵害未成年人
http://www.CRNTT.com   2024-02-03 09:58:47


 
  馬麗紅認為,網絡流行語有正向和負向的多元存在形式,大多新鮮、有趣,但是也有不少語言存在表達不規範、具有低俗性和冒犯性等不良導向的特點。未成年人的甄別能力還不夠成熟,極易被這些網絡語言影響。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輝分析,未成年人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從未成年人的角度看,這些網絡流行語能夠體現自己的獨特性,所以他們一有機會便使用這些網絡流行語。

  “在網絡環境裡,未成年人感覺到自由,他們的自我意識、自我表現都會比較充分,孩子們喜歡使用網絡流行語是追求自由的一種表現。”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說。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未成年人正處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過度接觸和使用網絡流行語可能會對其產生誤導,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未成年人正處於語言學習和溝通技巧的發展階段,過度使用網絡流行語還可能影響未成年人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使其日常交流能力下降。家長、學校、平台三方應形成合力,共同抵制不良網絡流行語對未成年人的侵害。

  “未成年人正處於語言學習和溝通技巧的發展階段,頻繁使用網絡流行語可能會對孩子的思維產生限制,對他與別人溝通造成障礙,所以在網絡流行語的使用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讓孩子用一種開放的思想去對待,不要被這些網絡流行語限制。”儲朝輝說。

  他提出,校園裡要盡量減少使用一些不良的、存在歧義的網絡流行語,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通過講解語言的規範性、語言學習及訓練,讓孩子們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掌握正確的語言和溝通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習慣,鼓勵他們多讀書、多寫作,加強語言規範和文學素養的培養。”儲朝輝說。

  有家長提出,有些網絡流行語常被用來進行同學之間的攻擊,可能導致校園“軟暴力”的問題。對此,馬麗紅建議,家長和學校應對未成年人上網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教育,學校教育應杜絕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網絡流行語、網絡熱梗,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語言文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