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查戶口”式的寒假作業不可取
http://www.CRNTT.com   2024-02-04 12:29:46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網評:“查戶口”式的寒假作業不可取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李晶晶 王馨怡

  近日,廣東有小學生寒假作業要求填寫家庭收入、房屋還貸、汽車支出等信息,不少家長質疑“這是寒假作業還是家庭背景調查”,在網上引發熱議。

  事實上,像這樣“查戶口”式的作業並不是第一次出現。2018年10月,上海某小學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家庭作業,要求用樹狀圖形式寫清至少四代家族成員並注明職業,還要寫出家族有過哪些名人、功績;2020年1月,杭州某中學布置的一項寒假作業是製作家譜,用圖表呈現從高祖父母開始全部親屬的姓名、生卒年月、職業、居住地遷移情況……對此現象,很多網友紛紛吐槽“學校根據學生家庭條件區別待人”,呼籲“望整治,勿讓攀比之風污染校園”。網友們之所以對此類作業不買賬,其實是在擔心學校布置這種“查戶口”式寒假作業的動機:學校是否會通過家庭狀況給學生“畫像”“歸檔”,進而區別對待學生等。

  作業採用這種小調查形式的初衷是好的,但當調查內容涉及家庭收入等私密性很強的問題,就顯得有些越界了。如果這些信息被洩露或用於不當用途,將會對學生的隱私權造成侵犯。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填寫家庭收入、房屋還貸、汽車支出等信息並作為一份作業交上去,即使學校主觀上並無歧視的想法,客觀上也容易引起誤會,讓人先入為主,質疑其有區別對待學生的可能,擔心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受到傷害,並由此引發學生之間互相攀比的心理,甚至造成歧視或者校園暴力的出現。總之,為了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在布置作業上,學校要有邊界意識,“查戶口”式的寒假作業不可取。

  教育部2021年6月頒布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了學校應當尊重和保護未成年人包括個人、家長和家庭隱私信息在內的三類信息;2022年4月頒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嚴禁采集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這些條款背後的精神是共通的,即學校要避免超範圍過度收集家長信息,堅持最小、夠用、必要的收集原則,最大程度保障學生隱私,促進教育公平。

  退一步說,如果想讓學生通過瞭解家庭收支情況,懂得父母的辛勞和付出,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其實有更合適的方式。比如,利用“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等節日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心靈上與家人產生感應和共鳴。再者,如果想提升學生的財商、讓其對財務有基本的認識,也可以通過編制個人預算、利用節日消費數據繪制折線圖等其他更恰當的方式來進行。“查戶口”式的作業則大可不必。

  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和上級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寒假作業的審查管理,從備案審核到過程督導全鏈條把控,在保障學生隱私和教育公平的前提下,科學設計既能滿足綜合素質教育需求、又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作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