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
http://www.CRNTT.com   2024-02-14 08:25:47


 
  逆周期調節,就是依靠財政貨幣政策,顯著增加有效需求,進而扭轉需求收縮趨勢。增加有效需求必須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配合,提高財政與貨幣政策的一致性。因為僅依靠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很難達到目標。例如,貨幣政策儘管可以不斷加大貨幣投放量,但在居民預期不好、增加儲蓄防範風險,企業預期不好、謹慎安排生產和投資時,投放的貨幣並不會被使用,而會變為定期存款流回央行。因此,加大財政政策力度,支持政府有效投資顯著增長,就成為必不可少的選項。衹有如此,投放的貨幣才能被使用,既包括政府投資對貨幣的使用,也包括政府投資推動企業訂單增加之後,企業恢復生產、擴大投資對貨幣的使用,還包括企業生產恢復支持就業形勢好轉,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增加消費對貨幣的使用,等等。當然,僅依靠財政支出擴大而沒有貨幣政策配合,受貨幣總量和投向的抑制,擴大需求的效果也會大大降低。為此,必須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聯合發力,推動有效需求增長,離不開政府投資的帶動和放大效應。如前分析,市場需求不足時,企業和居民有效需求都是收斂的趨勢,是順應市場調節的方向,向收縮方面發展。因此,擴大有效需求,必須依靠政府投資,這是擴大需求最重要的啟動鍵。政府投資之所以能夠在市場需求不足情況下發力,關鍵在於投資的目的不同。政府投資支持的是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能力的建設,主要目標不是依靠項目投資盈利,而是通過項目建設給全體人民整體和長遠利益提供高質量使用價值。例如,在基礎設施體系、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方面所形成的堅實保障。這裡要澄清一些觀點,如將政府投資項目作為國有資產,主要強調其保值增值。這無可厚非,但要注意到,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具有公益性特徵,如果過度強調項目資產的盈利目標,就會改變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給全體人民提供普遍福利的性質。因此,對公共產品和服務項目建設運營,考核指標必須以其給人民群眾提供的使用價值為主,必須保證其公益性特徵。比如高鐵,就不能僅算經濟賬,而不考慮其給人民出行帶來的普遍便利。在主要考慮項目投資提供的使用價值時,政府投資就可以在市場需求不足,企業和居民都不願花錢時,大力度啟動,並通過項目建設顯著增加企業的訂單,有效帶動企業生產和投資,帶動就業和居民消費,進而發揮擴大需求啟動鍵的關鍵作用。

  政府投資必須有必要的強度和足夠的力度。必須保證全面有效地帶動企業生產和投資活躍,帶動就業和居民消費持續好轉。這裡需要注意的,就是宏觀政策不能搞強刺激,宏觀調控的力度取決於經濟總量失衡的程度,必須該弱則弱,當強必強。當前,加強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必須顯著增強政府投資力度,來刺激消費水平,擴大就業人數,以穩定來之不易的經濟回升向好趨勢。

  進一步加大規劃工作力度。既往的基礎設施投資主要是緊迫需求引導,現在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全面轉向規劃引導。要圍繞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業,結合“十五五”規劃,安排好國土空間布局,城鄉布局,產業布局,生態環保布局和人口布局,據此做好網絡型基礎設施,支持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各類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相關的基礎設施等各類基礎設施體系、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的規劃。要把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重大戰略,與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城鄉一體化進程緊密結合起來。規劃要特別注重前瞻性,注重長遠的國際領先性。依靠規劃工作的支持,使重大建設項目儲備顯著增加,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顯著擴大。

  進一步加強建設資金的保障力度。近年來,圍繞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金融等多種舉措,有效支持了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同時也要看到,專項債屬財政資本賬戶下發債,對基建項目的投資回報率有較高要求,缺少中近期投資回報的項目,難以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各種市政設施、公共設施建設,普遍採取市場化融資方式,項目投資性質與所融資金性質存在較大差異。這是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的重要原因,在土地財政較大下滑後,問題更加突出。解決資金制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考慮政府投資公益性,保障整體和長遠目標的特點,籌劃合適的資金來源。可根據加強政府投資的需要,安排發行對應規模的一般國債,包括特別國債。中國目前有大規模發行建設國債的空間,即使從國際比較看,中國政府債務也是處於安全水平內的。這是由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所蘊含的巨大的債務紅利,再加上中國政府在公共產品建設方面所擁有的資源動員和項目高質量建設能力所決定的。國債資金通過轉移支付給地方後,要嚴格管理其使用方向、認真評估其使用效果,發揮國債的最大效能。

  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評價體系。基於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目的的認知,要針對不同項目確定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當前效益、長遠效益等多個方面的綜合評價體系,準確評價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投資效果。要特別重視項目建設進程的階段性評價,使每一個階段的建設工作都能夠得到合理準確評定。要突出工程建設的質量標準,突出“好不好”的時代要求。要結合建築業運行機制改革,通過設計師負總責等方式,不斷完善項目建設的責任約束。

  要盡快抓好相關工作的落實,全面加快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步伐,顯著擴大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增加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給企業的訂單數量,進而帶動企業生產和投資加快恢復,使就業和居民收入形勢回暖向好,消費需求持續回升,夯實增強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