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學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質”和“量”
http://www.CRNTT.com   2024-02-18 08:00:05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創新發展的質變主要表現為新技術對產業發展的重塑、中國創新在全球的位勢和競爭力的躍升。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圍繞什麼是高質量發展、為什麼要高質量發展、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實踐作出一系列理論概括和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方位、地位作用和豐富內涵,為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新征程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科學把握“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關係,加快促進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質的有效提升帶動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為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一、經濟發展中“質”和“量”的辯證關係及演進規律

  《紅旗文稿》發表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文章表示,當前,中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這一特徵具有深刻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

  質量互變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在經濟發展中,“質”通常表現為結構、效益和安全性,質變是這些方面發生的根本性變化、突變性飛躍。“量”通常表現為規模、程度和速度,量變是這些方面連續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量的增長為質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礎,質的提升為量的增長提供持續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中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積小勝為大勝”。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正確處理經濟發展中“質”“量”關係的道理學理哲理,為新征程上更好把握質量互變規律、推動高質量發展實踐,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

  在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實現發展目標。新中國成立以後,通過實施五年計劃等,我們在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立足自身優勢,加快推進工業化,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並長期穩居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益接近高收入國家目標。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不斷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當前,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催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成為新一輪產業經濟發生質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經過量的聚沙成塔實現質的歷史巨變,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這是我們黨在領導經濟建設偉大奮鬥歷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

  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是應對國際環境變化、促進自身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從趕超走向制勝既要靠規模的對比,更要拼質量的高下。解決國內經濟結構和體制機制的深層次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注重把經濟總量“蛋糕”做大的同時,也要注重提高增長的內涵和品質,以質的優勢催生量的能級。在具體實踐中,一方面,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量”的積累穩住經濟發展的基本盤,用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確定性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必須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質”的突破開辟發展新空間、塑造發展新優勢,推動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邁上新的大台階。

  二、中國經濟發展日益接近質的飛躍

  文章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也是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的發展。從這些維度看,中國經濟發展都呈現出正在發生質變的生動局面。每一個維度的質變都是建立在長期量變的基礎之上,高質量發展表現為量的積累與質的飛躍相統一、質變在多領域加速出現的特徵。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創新發展的質變主要表現為新技術對產業發展的重塑、中國創新在全球的位勢和競爭力的躍升。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5G應用廣泛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67個;全國共有762家企業進入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躋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10位;國家創新指數綜合排名世界第10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科技創新由長期跟跑進入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的新階段。這些成績的取得,靠的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研發投入上持續加力,在創新主體上不斷拓展,在創新要素上加快積累,推動創新發展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

  下好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協調發展的質變主要表現為城鄉區域優勢互補性和融合互動性的顯著增強。目前,中國城鄉融合更加深入,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形成;區域發展更加均衡,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構建,土地、資本、技術和數據要素區域間流動更加暢通。這些成績的取得,靠的是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在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上持續發力,不斷縮小與城鎮地區和東部地區的差距,推動城鄉二元結構逐漸向城鄉融合發展演進,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加快形成。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色發展的質變主要表現為理念和行動的轉變、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轉型。目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為行動自覺;中國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成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先行者和引領者;產業核心競爭力跑出綠色“加速度”,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暢銷全球。這些成績的取得,靠的是大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在降耗減碳增綠上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開放發展的質變主要表現為貿易結構的優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深度結合、平台能級的提升。目前,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一般貿易和服務貿易占比總體上升,出口主導產業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共建“一帶一路”走過了第一個蓬勃十年,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自貿區建設擴圍提效,22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梯次展開,制度型開放成果加速向全國復制推廣。這些成績的取得,靠的是大力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在貿易規模和進出口平衡上穩中有進,在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上穩健增長,在自貿合作上加快布局,推動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的對外開放格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