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GDP被德國反超,日本經濟界憂思重重
http://www.CRNTT.com   2024-02-19 11:19:38


 
  據日媒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積極推動制定的《兒童未來戰略》是日本少子化對策的指導方針。該戰略無疑是有利於增強國力的構想,與提出維持1億人口規模和戰後最大GDP規模目標的“安倍經濟學”有相通之處。而令人擔憂的是,近幾屆日本政府都制定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但收效甚微,並導致債台高築。

  在新興國家的追趕下,日本“經濟大國”地位未來仍將面臨持續挑戰。《每日新聞》報導稱,這不僅僅是因為受日元貶值影響,隨著人口減少,經濟增長率正在一步步下降,這是日本正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日本經濟規模到2026年也將被印度趕超,跌至世界第五。美國高盛公司則預測,到2075年日本將跌至世界第12位。

  國力衰退的焦慮

  一國的經濟規模關係到其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岡崎哲二表示,日本經濟地位下降,有可能會影響日本在國際舞台上的活躍度。“數年前,日本以強大的汽車工業為傲。但隨著電動汽車時代的來臨,這一優勢也被動搖。”《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指出,為了再次加快增長,日本有必要通過徹底實現同工同酬等方式繼續挖掘高齡勞動者潛力。此外,進一步吸引外資也很重要。

  日本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強大的工業和技術實力,經歷過“經濟奇跡”。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就陷入了長期的通縮和低增長的困境,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在少子老齡化進程中,如何提升被視為處於低水平的勞動生產率成為緊迫課題。

  有分析指出,經濟的持續頽勢必將使得日本在全球的影響力進一步下滑。對於日本而言,要想實現“逆轉”,不斷努力地提高生產率幾乎是唯一途徑。為了恢復增長潛力,迫切需要出台長期增長戰略,重新審視產業結構,提高生產率。大和綜研資深經濟學家神田慶司分析指出,完善再分配政策,抑制貧富差距,維持生活穩定,這樣的社會更利於每個人發揮能力。

  有評論指出,岸田文雄就任首相之初曾主張糾正貧富差距,但後來偃旗息鼓。即使反復採取財政措施,若不改變當前扭曲的社會結構,也無法重振經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