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據北京日報報導,日前,由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通研院”)研發的全球首個通用智能人雛形“通通”在中關村展示中心“邁向通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展”亮相,標誌著我國在通用人工智能“無人區”邁出了關鍵性一步。
擁有“街頭智慧”的“小女孩”
展覽現場,出現在記者面前的“通通”是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形象。與電影《流浪地球2》中圖恒宇女兒的數字生命“丫丫”類似,“通通”生活在高度仿真的數字世界中。當一個人待著無聊時,她會因好奇心而走進一個個房間看有什麼新鮮事物。當她發現玩具被丟在地上時,會主動將它們放回玩具箱里。
通研院技術人員介紹,“通通”的行為都是來自基於自身價值觀和因果關係判斷的自主決策,而不是提前設定好的程式化任務。比如,當人們戴上VR互動設備,進入“通通”所在房間並把牆上的相框移位,愛整齊的“通通”就會主動上前擺正相框位置,甚至對於擺在高處、難以直接觸達的相框,不需人類提示,她就會自行在房間內找到凳子,踩在凳子上完成相框的擺放。
而當進入房間的互動者將牛奶灑在桌上,“通通”會主動識別互動者意圖,主動尋找毛巾擦拭桌子。人們通過系統設定好奇、整齊、乾淨等價值傾向後,就能激發“通通”自主完成對環境的探索、收拾房間、擦拭污漬等任務。
“ChatGPT可以在一夜之間學習大量書本知識,但對於一個真正的智能體而言,‘街頭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鬆純說,在自研國產學習和推理框架的支持下,“通通”擁有相當於3至4歲兒童的智力水平,以及與人類相似的價值觀。在沒有被指派具體任務時,她還能自發在虛擬房間中探索、學習。
有望成為具身機器人“大腦”
據介紹,通用智能體應具備像人一樣的物理常識和社會常識,擁有“與生俱來”的本能,在價值驅動下,不僅能完成無限任務,還可以自主定義任務。這是通用智能的關鍵,也是人類從兒童階段起就已具備的能力。但目前大多人工智能的發展側重方向恰恰與此相反。
比如,當一條透明膠帶貼在門洞兩側,人想從門洞通過時,會怎麼做呢?只見“通通”與另一位被測試的三歲人類兒童一樣,都在環顧四周、略做思考後選擇從膠帶下方鑽過去。而如果是一台沒有具備通用人工智能能力、並且沒有進行過相應避障場景設置的普通機器人,往往會傻傻地愣在原地,或者忽略透明膠帶而直接闖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