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天放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最年輕的航天發射場,也是首個開放性濱海航天發射基地。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這座濱海小城吸引了越來越多“追火箭的人”,航天科普主題旅遊業態不斷完善。人們來到這裡,觀看火箭發射,瞭解航天育種、航天超算,在椰風海韵中感受中國航天的星辰大海。(2月22日人民日報)
依托航天發射基地,文昌市近年來發展航天主題旅遊,促進“航天+”與“旅遊+”深度融合。觀光游提升科技味,從“航天熱”開始,這個航天小城還掀起了“全域旅遊熱”,從自然風光到人文歷史,讓這座濱海小城正煥發出新活力。
近年來,“科譜游”備受青睞,已成為旅遊一個新熱點。在貴州中國天眼科普基地,感受到南仁東先生的精神;在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沉浸式探秘恐龍世界的神奇……“旅遊+科普”不斷打開人們求知的興趣和疑問,有利於公眾在此氛圍中提升認識世界的水平。
科普旅遊,是一種以旅遊活動為載體,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新興旅遊形式,將科學知識、教育融入休閑旅遊中,讓人們在享受休閑樂趣的同時,能夠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隨著文旅深度融合,寓教於游、寓學於行的科普旅遊備受歡迎,“暢游自然科海,把握事理密鑰”正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而“科普游”火爆,既是公眾科學文化素養顯著提升,也是科普需求日趨旺盛的一個縮影。從供給角度講,我國目前有著類型多樣的科普旅遊資源,如現代科技園、科技館、動植物園、海洋館、博物館、古建文物遺址等,可謂內容豐富,亮點紛呈。而從需求看,無論是何種科普旅遊資源,都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總之,“科普游”好評如潮,高質量發展正當時。不過,當前我國科普旅遊產業仍有改進的空間,因為公眾日益高漲的科普需求還沒有在旅遊中得到充分滿足,而且,部分科普資源缺少互聯互通和高效配置,出現了“碎片化”甚至“孤島”現象,尚需逐步完善產業化和公益性的有效銜接,鼓勵更多力量參與其中,以使科普旅遊持續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