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日前,國家數據局等部門發布《“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進一步明確和細化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具體方式和實踐場景,擴展數據要素的高質量供給。將通過多領域、多行業的試點工作,豐富數據要素價值釋放路徑,創新各個產業數據要素應用的業務模式。
行動計劃在“強化保障支撐”方面明確提出“加大公共數據資源供給”。之所以對公共數據資源如此關注,是因為這類數據資源所具備的龐大經濟價值尚未被充分挖掘。
公共數據主要是指政府部門以及公共服務職能部門在其業務活動中所收集的數據資源,不包括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相較於企業自行收集、整合的數據,這類數據所反映的社會運行信息更為全面,囊括了特定區域乃至全國範圍內的消費動向、道路交通狀況等重要社會信息。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大規模算法模型的訓練和優化更依賴高質量的海量訓練數據支撐,公共數據的高效開放利用能夠緩解現階段人工智能產業訓練數據不足的問題。因此,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打通公共數據開放渠道,充分提高公共數據的利用效率。
然而,公共數據的開放和利用也面臨著諸多難題。一方面,雖然公共數據不屬於個人信息、重要數據,但是伴隨著數據分析技術的提升,包含廣泛社會運行狀況的公共數據與其他數據結合,並不能完全排除識別到特定自然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現行立法尚未對數據權益歸屬予以明確,尤其是公共機構是否有權對數據處理者加工處理公共數據所獲得的衍生數據主張權利仍存在爭議。此外,公共數據本身具有較強的社會公益性,基於公共數據處理所產生的經濟收益如何分配同樣處於實踐探索階段。
面對這些公共數據開放的實踐難題,行動計劃以更為全局性、體系化的視角提出了探索解決方式,即將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統籌於“提升數據供給”的框架內。既要以遵循試點先行、協同探索為發展思路,在重點領域、相關區域組織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探索部省協同的公共數據授權機制;也要秉持全局化觀念,將公共數據開放與完善數據資源體系、引導企業開放數據、健全標準體系、加強供給激勵有機整合,促成整體社會數據資源的高質量供給;還要立足於這些實踐基礎和我國現行的數據分級分類制度,形成具有行業性、區域性特徵的公共數據安全保障機制和授權利用機制。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趙精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