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網評:反對“偽科普”不是因為“酸”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默達
名為李一舟的“網紅AI教父”火了,一同被人記住的還有一張他與OpenAI公司CEO阿爾特曼的對比圖。據報導,李一舟曾售賣價格為199元的AI課程《每個人的人工智能課》,一年內銷售額約5000萬元,此舉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反諷“第一批用AI技術圈錢的人已經出現了”,也有網友將話題引到技術本身,意在尋找我國AI技術發展的“絆腳石”。目前,相關課程已下架,其個人視頻號也被禁止關注。
李一舟大張旗鼓地賣課牟利,算不算是一種詐騙?從法理上來講,買賣自願,即便課程中頗具水分,課件里遍布廣告,也算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警示我們在選擇知識付費產品時謹慎理智,擦亮雙眼。從後續爆料來看,有開發者控訴李一舟盜用模型,也有消費者指責其助教解散群聊不予退款,若侵權行為屬實,李一舟及其團隊或將面臨法律風險。而輿論對其的攻擊由事實上升到價值層面,則緣於李一舟更像是“偽科普”現象的代表,難免成為公眾情緒的宣洩口。
自文生視頻模型Sora面世以來,相關話題關注度較高,有人興奮有人擔憂,更多人則是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國外又在一項技術上獲得了新突破,我們該如何追趕?此時輿論的槍口難免向內。李一舟高調賣課並非一日,歷經“大浪淘沙”“幾度轉型”最終成為直播間里的“老油條”,雖坐擁百萬粉絲,各平台網友卻對其惡評不斷,加之他長期標榜“清華博士”身份,難免成為公眾的話柄。
AI概念火熱,“李一舟”們想抓住機遇蹭流量,另辟蹊徑分走一杯羹,這份“小聰明”談不上大奸大惡,但站在全局來看的確經不起推敲。正如李一舟本人那份“含金量十足”的簡歷——清華博士沒錯,但是出自美院,和AI技術毫無關係;“人工智能戰略顧問”不假,但既不知道隸屬哪些公司,咨詢的問題恐怕也離不開“錢”。他們更像是精致利己的“偽科普者”,或是新興概念的“二道販子”。
輿論鮮明反對這些“偽科普者”,同樣也希望真正有效的科普聲音更加響亮。AI技術具有前沿性、顛覆性,其迅猛發展和普及應用極有可能放大群體間的數字鴻溝。若是東拼西凑、強加附會,或許能讓公眾瞭解到了“有這項技術”,但這股“銅臭氣”難免模糊了正確的科學觀念。日前,多部門印發《2024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其中明確“要以助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科普?以AI技術的新突破為契機,仍需深入思考。
新的“科學的春天”撲面而來,這既是一場機遇,也是一場挑戰,萬眾一心,謀事在人。公眾厭惡新興概念的“二道販子”,不是在“酸”他們迅速斂財,而是源於一種最樸素的價值理念:希望為潛心研究者提燈,為胸懷責任者引路。編織漂亮話或可以唬一時,但遲早會被拆穿。簡單將科學突破與個人變現綁定,最終只能是一場漏洞百出的“擊鼓傳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