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好國家公園 實現“生態共富”
http://www.CRNTT.com   2024-03-02 16:02:26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日前,國務院發布《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依法依規合理利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地質公園等自然生態資源,積極開發森林康養、生態觀光、自然教育等生態旅遊產品。高質量推動國家公園建設,不僅有助於保持生態系統完整性、原真性、持續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地區生態環境質量,而且能夠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發展生態旅遊,從而帶動地區經濟增長並提升人民福祉,實現“生態共富”。

  我國國家公園是由國家主導,旨在實現跨區域、流域、水域、山域等自然生態規劃保護和管理利用,因此應當注重優化頂層設計。在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中,首先要做好生態旅遊區域空間管制,合理有效地劃分功能分區,針對不同功能區實施差別化管理。要編制生態旅遊專項規劃,根據不同地區實際,制定符合現實和未來發展需求的生態旅遊規劃。依托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需要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係,將保護優先作為發展生態旅遊的前提和保障。生物多樣性、生態原真性是發展生態旅遊的根本,嚴格的生態保護和生態旅遊高質量發展是不矛盾的,因此,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降低人類活動的干擾,嚴格執行生態保護措施是實現生態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確保生態系統、自然景觀、自然遺跡的完整性和未來發展的持續性,充分發揮各類自然資源的潛在價值,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開展生態教育、生態旅遊、自然生態體驗,對於國家公園內不具備開發條件的區域實施嚴格保護、禁止開發;另一方面,在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過程中,應科學評價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和先進科技手段,提高生態保護效能,基於國家公園建設目標,明確開展生態旅遊活動強度和規模,實現國家公園生態旅遊在不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狀況下規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為周邊社區群眾“生態共富”帶來新機遇、新動能。

  國家公園從普通的觀光旅遊向生態旅遊轉化,必要條件是建立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基礎和科研科普基礎等要素支撐體系。要在生態安全評估和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建立完善的基礎服務、公共信息、生態環保、標識標誌、安全保障等服務體系,設施的建立完善要與周邊環境相適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為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過程中實現生態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要與生態旅遊路線相適配,專注於培養能夠承載生態旅遊業態的高級專業向導,逐步建立專門的職業資格體系,增強國家公園解說系統的科學性和普適性,切實提高國家公園生態旅遊服務質量和水平。此外,積極開展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的科研科普工作。自然生態瑰麗之地常常位於山川險峻之處,要保障絕對的生態安全和人身安全,需要未雨綢繆,強化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為科研科普打下堅實基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