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好“先立後破”方法論
http://www.CRNTT.com   2024-03-16 08:53:08


 
  在持續的創新過程中,先立後破大量湧現,並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拉動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是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空天海洋產業等。2022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數字化和綠色化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兩個重要趨勢,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賽道。其中,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速重塑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正在成為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快速崛起,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在不少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比如在去年,中國首次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車不僅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而且實現了技術方面的領跑。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國也是獨具特色,具備了與最發達國家公平競爭的實力。

  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的衝擊,中國提出了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裡,大國競爭與博弈將更趨激烈,國際外循環或將受限受阻,“脫鈎斷鏈”風險有增無減,外部環境倒逼中國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出台一系列穩外資外貿的政策措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開拓新市場,中國依然保持了全球最大最重要貿易國之一的地位。通過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內循環在穩增長促民生方面的“壓艙石”地位更為穩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先立後破”方法論的具體運用。

  3、要防止重“破”不重“立”

  文章強調,在運用“先立後破”方法論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掌握“先立後破”方法論的邏輯順序。“先立後破”表明政策上不能急於求成,是一種通過培植增量逐漸化解存量的思路。“先立後破”要求先把新的體系建立起來,支持新體系的發展,減少對於舊體系的支持,引導舊體系中的資源逐漸向新體系注入。重要的是“後破”,不要還未“立”就“先破”。典型的如環保政策,在實施“雙碳戰略”的過程中,在不少地方就出現了長期政策短期化的傾向。一些地方搞環保“一刀切”,結果導致了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對經濟和民生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再比如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中長期目標,要充分認識其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改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多機會和條件,讓更多人能夠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同時,也需要通過改革,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增強社會公正性和可持續性。

  其次,要重視“先立”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實踐證明,每一項新的體制機制或政策的設立,必定是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產生的,是為了矯正或替代舊的不符合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或政策的行為。因此,新的體制機制或政策需要事前進行科學評估,廣泛徵求社會和專家的意見,論證其可行性。除了要關注制定、落實的政策配套,還要注意隨時對新的體制機制或政策的科學評估,以便在出現偏差的時候進行調整和糾正。要杜絕“拍腦袋決策”等現象,防止出現決策隨意性。

  再次,要增加對創新性“先立”的容忍度。無論是制度創新還是技術創新,都要允許大膽試驗,也要允許失敗,如果不願意承認失敗,可能導致無法形成真正的創造性破壞,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也就很難轉化為生產力,甚至會出現許多新生事物被束之高閣,生產率得不到真正提高的現象。衹有增加對創新性“先立”的容忍度,創新活動才會大量湧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才能越聚越多。

  最後,要防止重“破”不重“立”。在運用“先立後破”新方法論的時候,要防止重“破”不重“立”的做法,更要杜絕只“破”不“立”的傾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