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融合,做行業智能化領跑者
2010年前後,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初具規模。但傳統的軌道交通建設存在系統架構與功能固化問題,越來越難以滿足乘客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精準化出行需求。
工程中心高級工程師祝唯介紹,為打造一款像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一樣可更新迭代的現代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他們嘗試將互聯網技術與軌道交通專業經驗融合。2019年,工程中心與騰訊公司成立“穗騰聯合實驗室”,攜手研發軌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統——穗騰OS。
團隊突破了跨領域、跨專業業務融合的瓶頸,通過一輪輪磨合,於2019年9月發布穗騰OS1.0版本,次年9月發布穗騰OS2.0版本。目前,該研發成果也已應用到廣州地鐵相關線路中。
祝唯介紹,一鍵開關站等智慧車站應用上線後,原本需要1個小時完成的巡站工作,現在10分鐘即可完成;車輛信號等專業系統智能運維應用上線後,廣州地鐵18號線和22號線生產檢修人員減少了30%。
闖禁區,破解世界性工程難題
廣州地質條件複雜,號稱“世界地質博物館”。這裡既有淺層軟弱流淌的淤泥層,也有深層堅如磐石的花崗岩地層,甚至隱藏著綿延數十米高的溶洞,被稱作盾構隧道施工的禁區。
要修建地鐵,就必須克服這些“攔路虎”。工程中心團隊率先開展復合底層盾構技術自主化探索……
“盾構施工最大的風險就是開倉換刀。地下狹小密閉空間一出事故,往往伴隨人員傷亡,甚至水砂湧入導致機毀人亡。確保帶壓進倉的安全性成為世界性難題。”工程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方恩權說。
團隊將突破點放在泥膜護壁材料的性能和黏度上,經過上百次的配比實驗以及無數次現場嘗試,一種既能隔水又有延展性,還有一定強度的新材料“衡盾泥”問世。
方恩權透露,該研究成果用於廣州、福州等多條地鐵線路施工中,實現了盾構帶壓開倉超過100台·次,大大降低了盾構施工風險。
“我們將以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為新的契機,持續解決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運營及裝備製造中的核心技術問題,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廣州地鐵集團董事長、工程中心主任丁建隆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