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創新技術喚醒“沉睡”鹽碱地
http://www.CRNTT.com   2024-03-22 09:52:31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張超介紹說,截至目前,中國不僅研發了耐鹽碱水稻、小麥、大豆以及高粱等糧食作物品種,同時還有耐鹽碱油菜、棉花,以及耐鹽碱羊草等飼草。

  探尋良種的同時,配合育種和種植的鹽碱地綜合治理也格外重要。

  鹽分大、植被稀、分布廣,重度鹽碱地一直是中國土地治理中最難啃的“硬骨頭”。10多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學專家李玉義和研究隊伍一起,采土樣、做檢測,甚至嘗鹽碱,足跡遍布內蒙古、山東、黑龍江等地。他們通過“地下鋪設秸秆、地表覆蓋地膜”等,將鹽碱地轉化為可耕種農田。

  山東東營市地處黃河口,地下水都是咸海水。如今,通過“減鹽排鹽”等技術改良土壤,這裡的現代農業示範區試驗田裡,耐鹽碱大豆每年都獲得豐產。

  由於長期排水不暢,東北鬆嫩平原西部形成了大片鹽碱化土地,是世界三大蘇打鹽碱土集中分布區之一。在吉林省白城和鬆原等地,人們採用“旱地改水田”的方式,淡化土地表層、改良土壤結構,成功治理了蘇打鹽碱地,一些區域從不毛之地逐漸變成產糧新“主力”。

  “在治理、利用鹽碱地方面,中國正在為世界貢獻智慧。”艾治勇說。

  “我們現在還有不少技術難關需要攻克。”艾治勇認為,在鹽碱地上解決了作物生長的問題,還有提高產量的難題。“育種目標始終是瞄准‘提高產量、提升品質’。”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