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這個遺址延續近4000年,少有!
http://www.CRNTT.com   2024-03-25 12:49:06


 

  今天,透過對出土文物的研究闡釋,我們依稀可以看到磨盤山先民平等富足的生活圖景。

  ——出土文物中大量仿生形器物頗有特色,如吻部較短、腹圍較大的崧澤文化陶豬尊等,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趣。

  ——玦、璜、墜、蝶形器等大量玉器被發現,但隨葬品數量和玉器的有無與墓坑規格似乎並不相關,表現出較為平等和富足的社會狀況。

  ——少量墓葬中的大口缸等禮器性質隨葬品表明,當時已有一定的等級或財富差異;部分墓葬以大量石器或較多的網墜和陶質織網工具作為隨葬品,說明當時應具備一定的社會分工。

  ——遺物中網墜和陶觽自始至終所占比例都很高,說明漁業經濟發達;采集和浮選物中可見大量螺殼、魚骨等,較少的豬、鹿和牛等;石器大多有使用痕跡,表明與石器使用相關的手工業和農業較為發達。

  “磨盤山遺址的文化因素呈現出多樣性。”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看來,遺址處於幾大文化區的中間地帶,又以馬家浜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的遺存最為豐富,可成為探討崧澤文化圈和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參考。

  聆聽泥土下的文明絮語,尋回一塊又一塊歷史文化“拼圖”,以實證推動中華文明尋根探源。趙東升說:“眼下,磨盤山遺址的各項發掘工作還在持續進行中,預計用一年左右時間就可以把整個墓葬群完整展現,更多的謎題將揭曉答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