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五國智庫合作發布中國經濟《大國複利》報告
http://www.CRNTT.com   2024-04-01 00:43:23


會議現場(中評社 蔣婷攝)
 
  最後,2035年中國要基本實現現代化,人民收入要實現倍增計劃,人均GDP從2021年的1萬美元提高到2萬美元。這需要通過中國式現代化實現。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就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人類進入第四次產業革命,我國第一次站在世界產業革命中的第一梯隊,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首次超過了傳統能源,光伏設備在全球市場約占80%,風電設備在全球市場占50%以上,電動汽車占60%以上。無論從人工智能還是從綠色經濟發展來看,中國都位居世界前列。

  開幕式及特別演講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主持。他表示,中國高質量發展具有長期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實保障,2023年中國經濟再出發,2024年中國經濟開局,穩中向好。與此同時,地緣政治衝突,若干國家逆全球化的主張和政策正在進行,影響外部世界的運作和人民的預期。所以,全面準確闡述世界經濟形勢,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基層邏輯非常重要。中國經濟一方面為全球做出了重大貢獻。另一方面,要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要保持每年約5%以上的經濟增長,還要控制通貨膨脹,解決失業問題、污染和氣候變化問題,城鄉問題,這些都需要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

  隨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發布《大國複利:中國高質量發展與2035年趨勢暢想》(以下簡稱報告)。他介紹道,該報告首次提出了“大國複利”的概念。報告認為,複利是財富創造、資產增值的利器,中國式現代化不斷累積,能夠給中國帶來“複利式”發展。大國複利具有收益穩定性和長期積累性兩大特徵,這種發展模式能夠長期推動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繁榮,具有巨大的潛力。中國式現代化的“複利式”發展動能集中體現為創新驅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綠色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